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汝人识字

汝人识字

明.陶珽辑《说郛续集》第四十五卷载明.刘元卿《应谐录》“万字”:“汝(古代地名,汝州在今河南临汝县境)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教诲,开导)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解释)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踰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此指写请帖),久之不成。父趣(同趋,奔赴)之。其子恚(怨恨)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事物变化的开端)士偶一解,而即訑訑(音yíyí,自满的样子)自矜(自以为贤能)有得,殆(大概,恐怕)类是己(己,在这里表示确定语气)。”

从前,汝州有一个种田的人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儿子识字。先生教学生写一画,说是一字,写两画说是二字,写三画说是三字。学生听了很高兴,把笔一扔,回去对父亲说已经学会识字了。于是先生被辞退了。有一天,父亲打算请一位姓万的亲戚来饮酒。叫儿子写一封请帖,从早晨写了半日不见写成,就去看儿子。儿子见父亲来了,抱怨说天下的姓很多,为什么非要姓万呢?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只写了五百画呢!

正如这个故事后面作者所作的评论那样,“汝人识字”的故事是在于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的知识,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到头来必将一事无成。


猜你喜欢

  • 中朝第一

    同“李揆第一”。元 滕宾《夺锦标.送李景山西使》词:“人物中朝第一,司马题桥,班生投笔。”

  • 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澄:使液体中的杂质沉淀。 澄滤它,水也不变清;搅动它,水也不变浊。 比喻人的器量宽宏,有如江海。语出《后汉书.郭太传》:“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挠之不浊,不可量也。’”南朝.齐.王俭

  • 仲颖残忍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东汉.董卓字仲颖,他生性残忍,报复心极强,为官施政,常以严刑慑服众庶。唐.卢照邻《咏史四

  • 盗柳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陶侃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汉蠡吾人,字子都,寅帝时为京兆尹),尝课(考核督办)诸营种柳(时陶侃镇守武昌)。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 被绣夜行

    见“衣锦夜行”。

  • 餐霞漱瀣

    《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凌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暮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

  • 十二层

    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十二层”形容仙境中重重叠叠的楼台。唐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

  • 南昌尉

    《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至元始中(元始,汉平帝年号),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汉时

  • 欲速不达

    参见:欲速则不达见“欲速则不达”。余国振《生活第二乐章:漩涡》:“这无疑是~,纸上谈兵。”【词语欲速不达】  成语:欲速不达汉语大词典:欲速不达

  • 北叟

    源见“塞翁失马”。指塞翁。《后汉书.蔡邕传论》:“资《同人》之先号,得北叟之后福。”【词语北叟】   汉语大词典:北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