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彻底失败,不可收拾。《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清 周树槐《赵孝成王论》:“〔越孝成王〕置将不善,壹败涂地。惜哉!”见“一败涂地”。《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
同“乘风破浪”。唐张九龄《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诗:“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汉应劭《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又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辜皆秃,相传以为是日河鼓(即牵牛)与织女会于汉(天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后因以“乌鹊填桥”为
源见“杨朱泣歧路”。借指陷身迷途困境的人。清无名氏《双锤记.进履》:“我且忍辱含羞把脚步那,也只是泣路杨朱包含着泪眼?。”
源见“泾渭分明”。借指清浊高下。清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圭峰 慈云各一偈,台宗贤宗无渭 泾。”【词语渭泾】 汉语大词典:渭泾
源见“金张许史”。借指世代显贵。《汉书》谓金日䃅七世为皇帝近臣。珥貂,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插于冠上为饰。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千年御鹤,振仙气于帝里;七叶珥貂,袭荣光于戚里。”【词语七叶
《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后因以“岁杪”指年底,岁末。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词语岁杪】 汉语大词典:岁杪
并:一齐。立:存在。悖:抵触、相冲突。同时存在,互不冲突。宋.邓牧《伯牙琴.宝说》:“道德仁义、文章学问,亦未尝一日不与日月星辰、山河草木并立不悖,特显晦不同耳。”见“并行不悖”。宋金·邓牧《伯牙琴·
同“绨袍惠”。宋王安石《和耿天骘》:“故人恋恋绨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聊斋志异.嫦娥》:“曩试君心耳,幸绨袍之意犹存。”
同“龙驭上宾”。清李调元《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词语骑龙】 汉语大词典: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