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毛
用火烧毛发,比喻事情极其容易。《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用火烧毛发,比喻事情极其容易。《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 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为妻,妻见程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程逃亡。程疑其诈试,即告以张。妻因此被赶出门。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日后执此
《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名俞,春秋时卫大夫。“武”是其谥号。邦,即国家。道,指国政。宁武子在国政昏乱的时候就显得愚笨,实际上
同“襦袴歌”。唐白居易《河北榷盐使检校刑部郎中裴弘泰可权知贝州刺史依前榷盐使制》:“今予命尔,煦而饫之;襦袴之谣,伫入吾耳。”
同“先生苜蓿盘”。宋陈与义《粉翁用奇父韵赋九日》:“先生守苜蓿,朝士夸茱萸。”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桓公(齐桓公,即齐公子小白,春秋时五霸之一)与管仲、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宁戚(宁或作‘寗’,见‘宁戚饭牛’)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谓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用作书信结尾的用语。《三国演义》二六回:“公视之,乃刘玄德书也。其略云:‘……书不尽言,死待来命。’”主谓 原指文辞不能表达完意
同“越客吟”。唐窦牟《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左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注:此王姬,指周天子之女)之馆于外(据汉.郑玄《箴膏肓》说,宫庙、朝廷各有定处,为天子女筑别馆,故宜筑于宫外。唐.孔颖达疏认为是城外)。”春秋时,鲁庄公以周王同姓的关
销:熔化。万古:千秋万代,极言长久。 一起销熔无尽的愁思。 意谓酒能销尽一切愁思。语出唐.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宋.晁端礼《百宝装》:“一尊潋滟西风里
《论语.子罕》(卷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仕途不顺利,要去东方九夷地区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还有什么简陋的呢。后因以“何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