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犬兔之争

犬兔之争

战国策.齐策》:“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罢:同“疲”。犬和兔争,农夫得利,犹如“鹬蚌之争”,亦“渔人得利”的意思。


偏正 狗和兔相残,他人得利。语本《战国策·齐策三》:“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例]王氏兄弟之间作~,张家坐收渔翁之利。△用来描写对双方都不利、为他人所利用的争斗。→鹬蚌相争


【词语犬兔之争】  成语:犬兔之争汉语词典:犬兔之争

猜你喜欢

  • 珠玉

    源见“咳唾成珠”。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唐杜甫《和贾至早朝》:“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林伯渠《赠续范亭》诗之一:“偶凭杯酒耀珠玉,尽有嘉言贻子孙。”【词语珠玉】   汉语大词典:珠玉

  • 成算

    已定的计划。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事迹。李世民见“济世安民”条。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李世民在率兵征讨薛仁杲时,因对敌情的分析符合实际,采取的策略正确,取得了胜利。当诸将问他取胜的原因时,他在做了解释

  • 何逊恨

    源见“何郎灯暗”。指夜雨所添的愁绪。唐吴融《府试雨夜帝里闻猿声》诗:“雨滴秦中夜,猿闻峡外声。已吟何逊恨,还赋屈平情。”

  • 禅草

    源见“登封草”。指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也借指遗文。唐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明 皮元素《溪上卧病》词:“想临邛病豪,渴犹未消,说什么封书禅草。”【词语禅草】   汉

  • 藏鳞羽

    《后汉书.逸民传.陈留父老传》:“父老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东汉时,陈留父老曾以“龙不隐鳞,凤不藏羽”感叹张升等人隐逸事。后

  • 口碑

    源见“有口皆碑”。喻指众人口头的颂扬。清赵翼《喜晤嵇兰谷话旧》诗:“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官场现形记》十八回:“绅士、商人于统领的口碑都有限。”亦指人们的议论或口头评价。《说岳全传》六一

  • 黄人守日

    《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后因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俨威容而青女司霜,荐祥瑞而黄人守日。”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领导人本身的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如果他本身的行为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信从。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

  • 三年怀袖字犹新

    源见“三岁字”。形容对友人来信的珍视。清钱谦益《感秋》诗之二:“肠断都门送别人,三年怀袖字犹新。”

  • 覆焘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帱”同“焘”,意义覆盖。《礼记》以“天不覆帱”比喻孔子德泽布于天下。后以“覆帱”喻咏德高望重。唐.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