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 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遂用“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之处用精辟之语点明要旨,使之生动传神。明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那个‘诗眼’一点上去,就像画龙点睛似的,通篇诗都突然光采焕发了。”


连动 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语句点明主题,使内容更生动有力。语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多用于写作或说话方面。→锦上添花↔画蛇添足


解释画好龙的肖像后再给它画上眼睛。后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吴中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传写貌,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庐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僧繇曰:‘后当赖此耳。’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毁拆。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南北朝时梁朝的梁武帝萧衍尊崇佛教,广修寺院。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当时很有政治地位和远见,又是著名的画家,梁武帝修饰佛寺的时候往往让他在墙壁上作画。当时梁武帝已经分封出去的儿子们都不在自己身边,武帝很想念他们,就派张僧繇到各位王子的封地去描摹他们的画像,以便自己看见画像就像见面一样。当时江陵有座天皇寺,是明帝萧鸾设立的,寺里有座柏堂。张僧繇在柏堂里画了卢舍那佛的佛像以及孔子等十位哲人。梁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佛门内为何要画孔圣人呢?”张僧繇回答说:“这座寺庙以后还得依赖孔圣人的画像来保存呢。”等到后周时代朝廷废灭佛法,烧光了天下所有的寺庙和佛塔,只有这座殿堂因为有孔子的画像所以没有下令拆毁。又记载说,金陵有座安乐寺,张僧繇在里面画了四条白龙,但没有给它们画眼睛。他常说:“如果一旦画上眼睛,白龙就会飞走。”人们以为不可能,一定要他画上眼睛。果然,当张僧繇给其中的两条白龙画上眼睛后,天空开始电闪雷鸣。不久,雷电击穿了墙壁,这两条龙腾云驾雾飞上了天,而另外两条没有画眼睛的龙一直还保留在墙上。


【词语画龙点睛】  成语:画龙点睛汉语词典:画龙点睛

猜你喜欢

  • 猱玃须古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猿五百岁化为玃,玃千岁化为老人。”传说猿五百年化为玃,玃一千年化为老人。后遂用为咏老猿之典。唐.杜甫《瞿塘两崖》诗:“猿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 匹夫小谅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后汉书.皇甫嵩朱㑺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

  • 采蘩祀

    《诗经.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采蘩》是《诗经.召南》的篇名,本篇描写南国诸侯夫人采蘩菜以助祭的事,古人认为这是尽了为妇之道。后用为咏贵夫人之典。唐.

  • 车随霖雨

    同“甘雨随车”。唐张说《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诗:“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转,车随霖雨流。”

  • 夹山书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前澧州夹山善会禅师法嗣(注:法嗣,佛教禅宗称继承衣钵的弟子),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寻之夹山卓庵(卓庵,立庵也),后得夹山书,发而览之,不觉竦然,乃弃庵至夹山礼拜。

  • 敦悦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后因以“敦悦”指尊崇爱好。《后汉书.郑兴传》:“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敦悦《诗》《书》。”【词语敦悦】   汉语

  • 鸣钟列鼎

    源见“钟鸣鼎食”。形容贵族高官生活的豪侈。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并列 鼎,盛物食器。吃饭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显贵高官生活的

  • 丞相问

    同“丙吉问牛”。清顾炎武《蒲州西门外铁牛》诗:“应无丞相问,傥与牧童亲。”

  •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着( ㄓㄨㄛˊ zhuó ):接触,粘附。风流:风韵,神味。 不施加一个字,而诗的韵味全在里面了。 表示作诗贵在含蓄。语出唐.司空图《诗品.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

  • 进退维谷

    犹言处境艰难。清许葭村《与致仕太仆祝》: “视彼逐市朝、进退维谷者,相去奚啻霄壤! ”●《诗·大雅·桑柔》: “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谮: 不信。胥: 相。榖: 善。相传周厉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