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矍铄翁

矍铄翁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时年六十二,(光武)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矍铄,老年精神健旺。后以“矍铄翁”称精神健旺的老人。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典源】《东观汉记·马援》:“马援,字文渊,建武二十四年,威武将军刘尚击武陵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 《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 (字文渊) 南征屡建功业,在刘尚征伐武陵五溪蛮夷失败后,他又主动请求带兵出征。当时他年已六十二岁,光武帝照顾他年老,没有允许。马援表示:“我仍能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骑在鞍上左右顾盼,显示自己仍可征战。光武帝笑着说:“这老翁真有精神啊!”于是派马援出征。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人老但壮心犹在,思建勋业。

【典形】 据鞍、矍铄、矍铄翁、马援据鞍、翁矍铄。

【示例】

〔据鞍〕 宋·陆游 《寄陶茂安监丞》:“永州太守鬓毛残,矍铄犹能起据鞍。”

〔矍铄〕 宋·刘筠《旧将》:“秋来从猎长杨榭,矍铄犹能一据鞍。”

〔矍铄翁〕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

〔马援据鞍〕 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复廉颇强饭,马援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翁矍铄〕 清·黄景仁《贺新凉·寿州遇桐城吴竹亭丈话旧》:“闻说东山丝竹尽,谁恸西州门路。翁矍铄,依然如故。”


【词语矍铄翁】   汉语词典:矍铄翁

猜你喜欢

  • 中山沉醉

    源见“千日酒”。形容美酒浓烈,饮之久醉不醒。多寓避俗远世之意。唐白居易《和春深》之十四:“中山一沉醉,千度日西斜。”

  • 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一腔心事,不便明言,就用沉默来表示。语出元.无名氏《马陵道》一折:“我正是: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儿女英雄传》二七回:“安太太见何玉凤经张金凤一片良言,……知她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也单引〔

  • 孟母徙宅

    同“孟母择邻”。汉王充《论衡.率性》:“由此言之,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于身,孟母之徙宅,盖得其验。”

  • 戏莱斑

    同“戏彩娱亲”。宋 翁溪园《水调歌头.寿常州刘守》词:“寿仙堂下,应伴凫舄戏莱斑。”

  • 白虎青龙

    《淮南子.兵略训》:“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东汉.高诱注:“角、亢为青龙,参、井为白虎,星、张为朱雀,斗、牛为玄武。用兵军者,

  • 系足人

    源见“月下老人”。指月下老人,即媒人。明阮大铖《燕子笺.驼泄》:“且将扁鹊巧心手,去作双鸾系足人。”【词语系足人】   汉语大词典:系足人

  • 长蛇封豕

    同“封豕长蛇”。宋李纲《召赴文字库祇侯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锐深谋,待时而发,其意不浅。”并列 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吴恭亨《得君复上海书却寄》诗之二:“凶岁大兵俨相接,~欲安归。”△贬义。用于

  • 蛙两部

    同“两部鼓吹”。宋苏轼《赠王子直秀才》诗:“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 犀照

    源见“犀照牛渚”。喻指明察。清袁枚《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黄河浊,犀照玄愁水府寒。”【词语犀照】   汉语大词典:犀照

  • 忘形交

    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见唐韩愈与孟郊之事迹。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因其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事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