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东汉.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异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季氏家臣阳虎果囚季桓子。”

孔子认为:鲁大夫季孙要攻打颛臾(鲁国的附庸),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春秋时宫室门前的屏风)的里面,比喻宫廷中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后遂用为危机内伏之典。

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诗:“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主谓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火墙,喻指内部。祸患发起于内部。语本《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 ~。”△贬义。多用于形容灾祸发自内部。→同室操戈变起萧墙。也作“祸发萧墙”、“祸兴萧墙”、“衅发萧墙”、“衅起萧墙”、“祸生萧墙”、“祸稔萧墙”、“萧墙之祸”、“萧墙祸起”。


【典源】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今译】 春秋鲁国季孙氏准备攻打鲁的附庸小国颛臾。孔子认为,首先应将自己国内治理好,那样周围的小国自然会归附。因此季孙氏的忧虑,应该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 古代宫室分隔内外的当门短墙,即照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典形】 祸起萧墙、萧墙、萧墙祸、萧墙衅起、衅起萧墙。

【示例】

〔祸起萧墙〕 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萧墙〕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都邑迁徙,宗庙崩坏,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萧墙祸〕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算人生几何,惊头颅半皤,怕干惹萧墙祸。”

〔萧墙衅起〕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感天知,萧墙衅起再有谁? 可怜故国迁移。”

〔衅起萧墙〕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以荆轲刺举,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词语祸起萧墙】  成语:祸起萧墙汉语词典:祸起萧墙

猜你喜欢

  • 拜路尘

    同“拜车尘”。金元好问《论诗》诗之六:“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词语拜路尘】   汉语大词典:拜路尘

  • 厉水之道

    《列子.说符》:“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龞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

  • 得玄珠

    源见“探骊得珠”。得到黑色的明珠。喻得道。宋张揖《满江红.题马蹄山壁》词:“记前回、赤水得玄珠,骊龙睡。”

  • 南面城

    同“南面百城”。清朱祐《赠张谐石雪巢》诗:“羹藜不羡五侯鲭,拥书自比南面城。”

  • 桃源洞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遇二仙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至家

  • 国君含垢

    含垢:忍受垢耻。 意谓一国之君,为了顾全大局,有时也不免含垢忍辱。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杨伯峻注:“含垢,杜注云:‘忍垢耻’。《老子》云:‘受

  • 冥椿

    同“椿灵”。南朝 齐谢朓《高松赋》:“岂榆柳之比性,指冥椿之等龄。”【词语冥椿】   汉语大词典:冥椿

  • 咸感

    《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享利贞,取女吉’也。”后因以“咸感”称阴阳相感,夫妻相和。唐 杨鉅《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感之象,赋鸣鸠肃雍之

  • 白灶生蛙

    见“沉灶产蛙”。

  • 毁璧

    源见“斩蛟破璧”。指鄙弃财宝。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籝金。”【词语毁璧】   汉语大词典:毁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