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宁栖辽海

管宁栖辽海

三国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后用为守节隐居之典,明 陈宗之《汉道》诗:“管宁栖辽海,田畴隐无终。”


【典源】《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邴) 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侯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 审老疾尪(wang) 顿邪?’喜上言:‘……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宁在辽东,积三十七年乃归。”

【今译】 汉末管宁字幼安,时值天下战乱,闻知公孙度在辽东一带治理,地方较平靖,于是前往辽东,不居馆舍而住在山谷间,独居郡北,表示不再迁徙。等到中原较为平定,别的避难者都纷纷返回,只有管宁想在那终老一生。魏文帝黄初四年,司徒华歆推荐管宁,文帝下诏征召他,管宁才带家属渡海还郡,前后在辽东住了三十七年。管宁归乡之后,仍不肯应征,常戴皂帽,穿布裤布裙,自己行走。一直隐居,老死于家中。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离家漂泊; 或指淡泊守节隐居。

【典形】 布襦裙、短衣皂帽、管宁船、管宁传皂帽、管宁栖辽海、管宁投老、辽东帽、幼安船、幼安漂泊、皂帽、白襦、皂帽辽东客、白襦裙、辽东管幼安、辽东漂泊、老辽东。

【示例】

〔布襦裙〕 宋·陆游《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犹幸此身强健在,乡邻争看布襦裙。”

〔短衣皂帽〕 明·陈子龙《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一:“短衣皂帽依荒草,卖饼吹箫杂佣保。”

〔管宁船〕 清·吴伟业《座主李太虚师以燕都间道北归》:“还家苏武节,浮海管宁船。”

〔管宁传皂帽〕 清·徐乾学《怀友人远戌》:“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管宁栖辽海〕 明 · 陈宗之 《汉道》:“管宁栖辽海,田畴隐无终。”

〔管宁投老〕 宋·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辽东帽〕 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幼安船〕 清·唐孙华《再哭蔗庵公》:“流离亭伯路,飘泊幼安船。”

〔幼安漂泊〕 清·赵执信《泛海言怀》:“幼安漂泊久,谢傅襟情在。”

〔皂帽〕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


猜你喜欢

  • 胡越一家

    原先居地相隔遥远的人,如今欢聚一堂;亦四海皆一家之意。《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知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主谓 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

  • 干将莫邪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耶,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

  • 墨君

    源见“子猷惜此君”。指画中之竹。宋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词语墨君】   汉语大词典:墨君

  • 恶醉强酒

    害怕酒醉而偏要喝酒。比喻明知故犯。《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强:勉强。【词语恶醉强酒】  成语:恶醉强酒汉语大词典:恶醉强酒

  • 尽美矣,未尽善也

    虽然好,但还不够完美。 表示事物尚有某种缺陷。语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予顾而思之,犹曰尽美矣,未尽

  • 崩城之妇

    源见“杞妇崩城”。喻指极哀苦的人。南朝 梁何逊《七召》:“击哀响则春台之人怅焉而雪泣,起欢情则崩城之妇粲然而微笑。”

  • 茶墨

    以茶与墨为喻,论贤人君子都有好的品德和操守。宋代曾慥《高斋漫录》:“司马温公子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云:‘茶与墨二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

  • 惊闻鹤

    源见“风声鹤唳”。形容极端疑惧惊慌。宋黄机《满江红》词:“绿鬓将军思下马,黄头奴子惊闻鹤。”

  • 金城柳

    《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瑯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事另见“树犹如此”条。后以“金城柳”用为悲叹时光易逝的典故。宋.李清照《上枢

  • 南山三壮士

    源见“二桃杀三士”。指春秋时齐国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唐李白《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词语南山三壮士】   汉语大词典:南山三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