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能够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春秋时期,管仲、隰朋二人随同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天出征,到冬天才返师回国。由于历时较久,归国途中迷了路。管仲出主意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用的。于是将老马放在前面带路,大队人马在后随行,终于找到了道路,回到齐国。

【出典】: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例句】:

宋·毛滂《东堂集》2《寄曹使君诗》:“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3《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主谓 老马认得走过的道路。语本《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以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比喻经验丰富的人办事富有成效。汉水《勇往直前》:“他说:我是一匹老马了,然而俗话说得好,‘~’。”△多用于有经验的人。→驾轻就熟 ↔少不更事 老不晓事。 也作“识途老马”、“识涂老马”。


【典源】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今译】 春秋时,管仲等随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春天进发冬天返回,迷失道路。管仲说:“这时用得上老马的智慧了。”于是放开老马让它走在队伍前头,找到归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富有经验阅历。

【典形】 存老马、孤竹马、老马识途、老马知道、老马知路、识途老马、自谙深碛路、老马迷路。

【示例】

〔存老马〕 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孤竹马〕 清·黄景仁《满江红》:“识路漫夸孤竹马,问名久似辽东豕。”

〔老马识途〕 清·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 唐·杜甫《观西安兵过》:“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老马知路〕 宋·陆游《东窗遣兴》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识途老马〕 清·钱谦益《夜过磨盘岭》:“攫食饥乌心未饱,识途老马足堪扪。”


【词语老马识途】  成语:老马识途汉语词典:老马识途

猜你喜欢

  • 同德同心

    见“同心同德”。《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镜,巨舰济川,~,扶危持颠。”【词语同德同心】  成语:同德同心汉语大词典:同德同心

  • 泾渭分明

    泾渭,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泾渭分明,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后则予以引申,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不可混淆。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和渭水相比,泾水浊,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想

  • 啮雪

    同“啮雪吞毡”。元丁鹤年《自咏》诗:“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词语啮雪】   汉语大词典:啮雪

  • 康侯马

    《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周易.晋卦》坤下离上,说康侯(周武王弟封为卫康叔)曾得到武王赏赐的良马。后遂用为咏良马之典。唐.韩翃《送康洗马归滑州》诗:“青丝玉勒康侯马,孟水金堤滑伯

  • 荆台失云

    源见“巫山云雨”。喻妻室去世。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洛滨无月,荆台失云。”

  • 陆贾金

    源见“陆贾分金”。谓居官所得钱财。唐李白《送鞠十少府》诗:“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

  • 三徙

    《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相传舜曾经三度迁徙,因他在

  • 燕颔虬须

    同“燕颔虎须”。唐白居易《赠李兵马使》诗:“江南别有楼船将,燕颔虬须不姓杨。”并列 形容相貌威武。唐·白居易《赠李兵马使》:“江南别有楼船将,~不姓杨。”△褒义。用以指武将、勇士。→獐头鼠目。也作“虎

  • 气食牛

    旧题周.尸佼《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虎豹的幼仔虽未成长,但其勇猛,敢于食牛。后用为赞颂幼儿勇气之典。唐.杜甫《徐卿二子歌》诗:“小儿五岁气食

  • 柳骨

    指唐代柳公权的书法。宋范仲淹《祭石曼卿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颜: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元王实甫《西厢记.张君瑞庆团?杂剧》:“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