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原为形容烧羊肉之美,后因谓诗文为人所称美传颂为脍炙人口。曾参的父亲曾皙爱吃黑枣,曾皙死后,曾参便不忍吃黑枣。公孙丑问孟子,烤羊肉和黑枣什么更好吃?孟子说,当然是烤羊肉。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参为什么吃烤羊肉而不吃黑枣?孟子答道,烤羊肉是人们都爱吃的,而黑枣却只是曾晳个人爱吃的。这跟人们对父母君上避名不避姓一样,因为姓是大家共同的,而名字却是父母君上所独有的。

【出典】:

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例句】:

唐·齐己《读李白集》:“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宋·无名氏《宣和书谱》卷十:“(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述宾 脍,切成细块的肉;炙,烤熟的肉。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赞美和传颂。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10:“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卢秀灿《桃花梦》:“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人的佳作名篇,再过一千年也照样~,世代流传。”△褒义。→喜闻乐见 ↔索然无味


解释脍炙: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美味佳肴。本指美味佳肴人人喜爱。后用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大众所称道。

出处孟子·尽心下》:“曾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曾参的父亲曾晳喜欢吃羊枣(一种果实名,成熟后颜色发黑,就像羊屎蛋一样,故名)。他死了以后,曾参怕想起死去的父亲,所以不忍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美味佳肴和羊枣相比哪样好吃?”孟子说:“当然是佳肴啊!”公孙丑说:“既然这样,那么曾参为什么只吃佳肴却不吃羊枣呢?”孟子说:“佳肴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而羊枣只是个别人喜欢吃的。就像父母之名应该避讳,姓却不用避讳,因为姓是大家都相同的,而名却是个人所独有的。”

近义百读不厌

反义味同嚼蜡

例句

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词语脍炙人口】  成语:脍炙人口汉语词典:脍炙人口

猜你喜欢

  • 麻起

    《汉书.王莽传下》:“三辅盗贼麻起,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颜师古注:“言起者如乱麻也。”后以比喻众多。清袁枚《新齐谐.判官答问》:“昔白石仙人,终朝煮白石,不肯上天。人问其故,曰:‘

  • 禁中颇牧

    《新唐书.毕鍼传》载: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鍼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 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鍼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鍼于任期内多所建树。后以“禁

  • 潘郎掷果

    同“潘车盈果”。清徐述夔《五色石.二桥春》:“不异潘郎掷果还,恍疑洗马渡江来。”

  • 忘机卖药

    源见“韩康卖药”。谓隐居为医,甘于淡泊。唐刘长卿《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诗:“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 常山舌

    《新唐书.颜杲卿传》:“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

  •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见〔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脱手弹丸

    《南史.王筠传》载:南朝 梁沈约曾用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话,来评王筠的诗。后因以“脱手弹丸”形容诗作圆转流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希夷源出江 谢,脱手弹丸,宛转生情。”偏正 形容诗歌风格

  • 前度桃花

    源见“前度刘郎”。谓未能忘怀之物。宋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词:“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 庖丁刀

    源见“庖丁解牛”。指技艺高超者的工具。金麻革《守约斋为吕仲和作》诗:“譬彼庖丁刀,騞然解牛时。”

  • 纸虎

    《水浒传》二五回:“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后因用“纸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宁调元《癸丑狱中作》诗之二:“烂羊满地都如梦,纸虎横空任暂狂。”【词语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