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菟裘归计

菟裘归计

菟(Tú图)裘:春秋时鲁国地名。今山东泰安县南。 此典指鲁隐公说:我将在菟裘地方建盖住宅退隐。后以此典比喻谋地告老还乡。鲁隐公,姬息,是鲁惠公妾所生子。鲁惠公去世,姬息代理主持国政,就是鲁隐公。 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鲁国大臣公子挥(字羽父)奉承巴结地对鲁隐公说:“百姓拥护您,您就正式登位吧。请允许我替您杀死太子姬允,您当用我作国相。”鲁隐公说:“有先君鲁惠公的命令。我因为太子姬永年幼,所以代为摄政处理政务。现在太子姬永已经成长,我正在菟裘地方营建住宅准备养老,把政权交给太子姬允。”此典又作“觅菟裘”、“菟裘计”、“老计菟裘”、“谋菟裘”。

【出典】:

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1529页:“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鲁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鲁惠公立为太子),君以我为相。’隐公曰:‘先君有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代皇帝处理政务)。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例句】:

宋·苏轼《和子由韩太祝送游太山》:“闻道锦江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金·段成己《满江红·新春用遁庵韵》:“菟裘计,何时有?林下约,床头酒。” 元·耶律楚材《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之四:“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留。” 元·白朴《水龙吟》:“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谅无郗嘉宾,为我谋菟裘。”


【典源】《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史记·鲁周公世家》:“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今译】春秋时,鲁国的羽父 (公子挥) 向隐公请求杀掉子允 (即后来的鲁桓公),想以此谋求太宰的官职。隐公不肯,说:“由于子允年少,故我代为摄政。如今他已长大成人,我将把国君之位交给他,而自己则在菟裘之地建宅营地退隐。”

【释义】 后以此典指谋地告老归乡。

【典形】 老计菟裘、觅菟裘、谋菟裘、菟裘归计、菟裘计、菟裘无恙、归老菟裘。

【示例】

〔老计菟裘〕 元·白朴《水龙吟》:“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

〔觅菟裘〕 宋·苏轼《和子山韩太祝送游太山》:“闻道锦江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谋菟裘〕 清·唐孙华 《闲居写怀》:“谅无郗嘉宾,为我谋菟裘。”

〔菟裘归计〕 元·耶律楚材《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之四:“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留。”

〔菟裘计〕 金·段成己《满江红·新春用遁庵韵》:“菟裘计,何时有? 林下约,床头酒。”


【词语菟裘归计】  成语:菟裘归计汉语词典:菟裘归计

猜你喜欢

  • 玉振金声

    源见“金声玉振”。喻指文章道德之盛。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馀力。”宋高观国《水龙吟.为放翁寿》词:“玉振金声,水增川涌,德兼才贵。”主谓 语本《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

  • 敝裘

    源见“季子貂敝”。谓奔波劳碌以致衣服破败,生活困顿。唐李白《赠友人》诗之三:“敝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词语敝裘】   汉语大词典:敝裘

  • 二星

    同“二使星”。唐孔德绍《送蔡君知入蜀》诗之二:“灵关九折险,蜀道二星遥。”【词语二星】   汉语大词典:二星

  • 雌雉啼

    源见“牝鸡司晨”。一说,本汉初吕后杀功臣事。《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裴骃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后因以“雌雉啼”指

  • 犯上作乱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后以“犯上作乱”指冒犯或违抗尊长、君上的悖逆或叛乱行为。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那黄得功一介武夫,还知报效;俺们倒肯犯上作乱不成?”连动 反抗长

  • 微缕悬千钧

    《汉书.枚乘传》:“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西汉文士枚乘用“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来形容极其危急的险境。

  • 目挑心招,不择老少

    挑:挑逗。招:招引。 眉眼挑逗,心神招引,不管对方是老是少。 形容不正经的妇女勾引男人。语出《史记.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楔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清

  • 槐省棘署

    源见“三槐九棘”。三公九卿的官署。《唐大诏令集.明堂灾告庙制》:“槐省棘署,百僚庶尹,宜竭乃诚,各扬其职。”【词语槐省棘署】  成语:槐省棘署汉语大词典:槐省棘署

  • 乐毅书

    《史记.乐毅传》:乐毅降赵,“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夏侯玄曰:‘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知机合道,以礼始终者与’!”战国时,燕将乐毅遭疑惧

  • 荆山耻

    源见“和氏之璧”。谓忠贞见疑,蒙冤被罪。唐 刘兼《诫是非》诗:“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