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可复也
复:实行。 表示诺言能够兑现。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朱熹集注:“复,践言也。”唐.张九龄《敕授十道使》:“朕所设官,以待能者。朝之优秩,必归令誉。言可复也,宜副朕怀。”
复:实行。 表示诺言能够兑现。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朱熹集注:“复,践言也。”唐.张九龄《敕授十道使》:“朕所设官,以待能者。朝之优秩,必归令誉。言可复也,宜副朕怀。”
源见“武昌柳”。指官柳。宋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后因以“甘旨”为养亲的食物。南朝 梁任昉《上萧太傅固辞夺礼启》:“饥寒无甘旨之资,限役废晨昏之半
《宋史.王德用传》:“德用将家子,习知军中情伪,善以恩抚下,故多得士心。虽屡临边境,未尝亲矢石、督攻战,而名闻四夷,虽闾阎妇女小儿,皆呼德用曰‘黑王相公’”。宋王德用字元辅,相貌雄毅。面黑,颈以下则白
同“航苇”。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形容气势迅猛,如风如电。出自隋人裴文安之语。裴文安,生卒年月不详,曾在隋汉王谅手下作事,为并州总管府兵曹。隋文帝死后,汉王谅图谋起兵夺取政权。他正在犹豫的时候,裴文安进言说:井陉以西是大王掌握的地区,
参见:橘化为枳
源见“季札挂剑”。谓悼念亡友。唐杜甫《哭李尚书》诗:“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明何景明《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徐剑,忍向桥山觅墓林。”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鸣:发出声响,指有所抒发或表示。“物不平则鸣”,意谓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后以之比喻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必奋起叫
同“紫芝眉宇”。宋韩淲《浣溪沙.野色轩看玉色木犀》词:“壮志还同诸葛膝,清名还似紫芝眉。”【词语紫芝眉】 汉语大词典:紫芝眉
《〈书.吕刑〉序》:“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孔传:“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后因以“训刑”谓宣传、解释刑法。唐柳宗元《献弘农公五十韵》:“训刑方命吕,理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