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尘污人”。清赵翼《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庾公楼……已无尘污面,尚有月当头。”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背离了适合自己生长环境的人或物。唐元稹《驯犀》诗:“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源见“坐拥百城”。形容藏书之富,嗜书之深。清尤侗《论语诗.回也不改其乐》:“此间礼乐如三代,满座诗书胜百城。”
同“回日戈”。景耀月《送友人之贵州》诗:“我无彭 聃寿,焉得回天戈!”
《诗经.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休止于草舍中)。”原意是指周朝人民思慕召公奭(shì)的德行,互相勉励,不要剪伐召公曾在下面休憩过的那棵甘棠树。后以喻不遗弃友人的遗
源见“召父杜母”。用以称颂爱护百姓、清廉有惠政的地方官员。唐白居易《寄李蕲州》诗:“江郡讴谣夸杜母,洛城欢会忆车公。”【词语杜母】 汉语大词典:杜母
源见“蝇随骥尾”。喻依附贤能或有名人而成名者。亦常用为自谦的套语。清唐孙华《寿座王讲学仇先生》诗:“敢跃龙门鲤,忻随骥尾蝇。”
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后因以“廪竹”指神异人物的出生处。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廖)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斯言如戏,有切事实。”东汉时,长安有谚语,嘲讽长安妇女喜欢高绾发髻,影响外地人纷纷仿效。
《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后因以“乌焉成马”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予意黄鹤楼即黄鹄矶,后人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