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一种作风。他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出典】: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序》:“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并列 路上听来的话。指无根无据的传说。语本《论语· 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我在写作中,也犯过不调查研究的错误,凭~地写了,结果教训很深。”△用于传闻方面。→齐东野语 街谈巷语 捕风捉影 ↔言之凿凿 凿凿有据 目击耳闻耳闻目睹 真知灼见。也作“道听涂说”。


解释道、途:道路。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里记载,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说,在道路上听说,又在道路上传播,这是有德行的人应该废弃的。

吕氏春秋·察传》也说:“听到他人的言论不可不考察,因为很有可能经过多次传播撒布,白的已经变成了黑的,黑的已经变成了白的。狗像玃,玃像马猴,马猴像人,很有可能据此类推出狗像人的结论,其实人和狗相差很远。所以听到传说然后去考察才是正确的,听了后不加考察,还不如不听。”接着又讲了三个故事:其一,鲁哀公听到“乐正夔一足”这话,以为是说音乐官员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就问孔子这话是否真实。孔子说,这话本来的意思是说,音乐具有强大的教化人民的功能,而夔这个音乐长官又非常称职,所以治理天下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因此“夔一足”,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而是说“夔一个人就足够了”。其二,宋国一户姓丁的人家没有井,他家里常年有个人住在外面专职挑水。等家里打了一口井后,家里人告诉别人:“吾穿井得一人。”有人听到后,传说道:“丁家人在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谈论起这件事,宋国国君也听说了。国君派人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是节省了一个劳力,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其三,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到晋国,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的时候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就说:“不对啊,是己亥过河。因为‘己’和‘三’字形相近,‘豕’与‘亥’字形相近,因此弄错了。”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国军队在己亥日渡河”。

例句

作为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事实表明,道听途说往往是不可靠的。


【词语道听途说】  成语:道听途说汉语词典:道听途说

猜你喜欢

  • 桃叶歌

    《乐府诗集》四五《清商曲辞》二《吴声曲辞.桃叶歌》引《古今乐录》:“《桃叶歌》者,晋王子敬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子敬,王献之字。晋.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 孚号

    《易.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孔颖达疏:“‘孚号有厉’者,号,号令也,行决之法,先须号令。夬,以刚决柔,施之于人,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后因以“孚号”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宋曾巩《侍中制》:

  •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见〔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 三釜心乐

    源见“三釜养”。谓以能供养父母为乐。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曾参仕三釜而其心甚乐,乐及于亲也。”

  • 乐箪瓢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贫乐道。宋陆游《东斋杂书》诗:“百年乐箪瓢,千载仰山斗。”

  • 倒戢干戈

    见“倒载干戈”。【词语倒戢干戈】  成语:倒戢干戈汉语大词典:倒戢干戈

  • 骑鹤化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夫妇入道》:“王氏守素,钱塘民家女。其夫丁,弃家为全真道士于吴山之紫阳庵。一日,召守素入山,……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谓之骑鹤化。”道士称安坐而死叫“骑鹤化”。后因用为称

  • 三思

    再三思考。《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刘宝楠正义:“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季文子:鲁国大夫,谥曰文。后因谓事情须经过再三考虑叫“三思而行”。【词语三思】   汉语大词典:三思

  • 慈母三迁

    同“慈母择邻”。汉赵岐《孟子题辞》:“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吹笛仙人

    据《江夏县志》引《报恩录》说,古时候有个道士,常到一个姓辛的人开的酒店那里去喝酒,姓辛的也不向他要钱。有一次道士用桔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色的鹤,鹤居然按照人唱歌的节拍跳起舞来。来看鹤喝酒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