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莲花炬

金莲花炬

新唐书.令狐绹传》:“〔绹〕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金莲华炬,金饰莲花形的灯炬。华,同“花”。后用为天子对臣子特殊礼遇的典故。清 杨潮观《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阙恩光。”


【典源】 唐·裴廷裕《东观奏记》上:“上将命令狐綯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对,尽蜡烛一炬,方许归学士院,乃赐金莲花烛送之。院吏忽见,惊报园中曰:‘驾来。’”《新唐书·令孤綯传》:“迁御史中丞,再迁兵部侍郎。还为翰林承旨,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及綯至,皆惊。”

【今译】 唐宣宗时,令狐綯为翰林承旨,半夜宣宗召他在含春亭问对,烧完一根蜡烛,才让他回归学士院。于是宣宗命以御用的乘舆和金莲花形的蜡烛送他回院。院吏见到,以为是天子驾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士受皇帝宠用; 也借以形容翰林学士生涯。

【典形】 传宫烛、画烛金莲、金莲灯、金莲花炬、金莲炬、金莲烛、莲炬、莲烛、下直金莲、金莲宝炬、烛金莲、金花烛。

【示例】

〔传宫烛〕 元·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画烛金莲〕 清·郑燮《金莲烛》:“画烛金莲赐省签,令狐小子负堂帘。”

〔金莲灯〕 清·唐孙华《酬徐宾洲侍郎》:“禁近回翔负公望,归院常撤金莲灯。”

〔金莲花炬〕 清·杨潮观《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阙恩光。”

〔金莲烛〕 宋·舒雅《答内翰学士》:“金莲烛下裁诗句,麟角峰前寄隐沦。”

〔莲炬〕 宋·范成大《元夕泊舟》:“莲炬光中月自圆,人情草草竞华年。”

〔莲烛〕 宋·刘筠《灯夕寄内翰虢略公》:“帘卷交疏莲炬密,通中枕上独闻铃。”


【词语金莲花炬】   汉语词典:金莲花炬

猜你喜欢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悬崖:高陡的山崖。俏:俊俏,美好。 尽管悬崖上已经挂满森森的冰柱,还有挺拔秀丽的梅花在迎着冰雪盛开。 用梅花的冒寒开放,比喻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坚强不屈。语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

  • 跨琴鲤

    源见“琴高乘鲤”。指仙游。宋侯寘《念奴娇.和王圣俞》词:“浮丘何在,与君共跨琴鲤。”

  • 一曲杜韦娘

    源见“司空见惯”。比喻席上闻歌的惆怅共鸣之情。宋 谢薖《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词之三:“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

  • 邻人怨笛

    同“邻人吹笛”。清周之琦《声声慢.己丑重过吴门》词:“几度伤怀旧雨,况邻人怨笛吹冷钱江。”

  • 化蜀文翁

    源见“文翁化俗”。称美赴蜀任职的地方官。明何景明《送盛斯征巡抚四川》诗:“征南诸亮筹先定,化蜀文翁事更宜。”

  • 季重旧游

    《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

  • 网开一面

    参见“网开三面”。见“网开三面”。解释比喻宽大处理,给予出路,而非呆板教条、赶尽杀绝。出处《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

  • 分香

    同“分香卖履”。唐罗隐《邺城》诗:“英雄已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词语分香】   汉语大词典:分香

  • 马南郡

    源见“绛帐”。又《后汉书.马融传》载:马融曾任南郡太守。因以“马南郡”称马融,借指博学良师。唐刘长卿《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诗:“尝闻马南郡,门下有康成。”

  • 生花妙语

    源见“梦笔生花”。指动听的语言文章。《花城》1981年5期:“东方国家的理论家们再编出无论多少生花妙语,说到底也是这两个问题。”偏正 形容美妙动听的语言文章。〔例〕无论多少~,也掩盖不了铁的事实。△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