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后因以“铤而走险”喻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明史.蔡道宪传》:“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峻青《海啸》四章八:“但他们当中,毕竟大部分是穷苦的劳动人民,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压迫铤而走险逼上梁山的人。”


连动 铤,快走的样子;走险,奔向危险的地方。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柳建伟《天凉好个秋》:“可出县界得要村公所的路条,大印在侄儿手里,一急,就要~。”△常用于因迫不得已而去做危险的事情。→逼上梁山。也作“挺而走险”、“铤鹿走险”、“挺鹿走险”。


无路可走而被迫冒险谓之 “铤而走险”。

“走险”,犹言 “赴险”,走险路、做危险之事。 “铤”为何义呢? 为什么说 “铤”而走险呢?

左传·文公十七年》: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杜预注: “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休 ( 托庇) 于楚,如鹿赴险。”知 “铤”为急切奔跑的样子。急切、慌乱而被迫采取冒险行动,这就是所谓之 “铤而走险”。

“铤”字从 “金”,应为金属器物。 《说文·金部》: “铤,铜铁朴也。”《木部》: “朴,木素也。”段注: “素犹质也。”由此而知“铤”为铜铁质地的器物。

《考工记·冶氏》: “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郑玄注:“杀矢,用诸田猎之矢 ( 箭) 也。郑司农云: ‘铤,箭足入稿中者也。’”孙诒让正义: “稿即矢干 ( 榦) 。箭足著金,惟见其刀,其茎入干中不见者,谓之铤也。”( 引自 《辞海》)

可在 “铤”为箭足的一个部位,因此,可引申为武器。“铤而走险”之徒,必带有武器,即凶器,这是一般常理。我们可以这样新解此语: “铤”,名词活用为动词,“铤而走险”即言被迫带着凶器而冒险行动。

“铤”,亦作 “挺”,属同音假借之例,借字不借词、借音不借义。


【词语铤而走险】  成语:铤而走险汉语词典:铤而走险

猜你喜欢

  • 玉呈楚国

    源见“和氏之璧”。谓才士或忠贞之臣终于为朝廷所知或所用。清袁枚《烹珠叹》诗:“玉呈楚国冤虽雪,剑化延津死未甘。”

  • 太息攀树

    源见“桓公柳”。叹息人生易老,日月流逝。宋刘克庄《贺新郎》词:“太息攀翻长亭树,是先生,手种今如此。”

  • 和氏璧

    《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和氏得玉璞,献之厉王。厉王不识,以和为诳,刖其左足。厉王死,和氏又献璞给武王,武王仍不识,以和为诳,刖其右足。武王死,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王闻之,使人问之,

  •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敷:普遍。也作“赋”、“傅”。试:考察。功:政绩。 普遍地报告政务,认真地考察政绩。语出《书.舜典》:“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古者敷奏以言

  • 麒麟阁

    源见“图像麒麟”。功臣彰名享誉之处,常借指报国立功。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词语麒麟阁】  成语:麒麟阁汉语大词典:麒麟阁

  • 铜台瓦

    同“铜雀瓦”。清陈维崧《还京乐.万红友为香奁诗三十首用填此阕寄跋卷尾》词:“恰翠承朱亚,澄心纸镇铜台瓦。”【词语铜台瓦】   汉语大词典:铜台瓦

  • 翁主悲

    《史记.大宛列传》:“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乌孙(注:汉诸王之女称翁主。往嫁乌孙女为江都王刘建之女),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曰‘我老’,乃令其

  • 翟家雀罗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家门冷落。清吴绮《醉太平.放歌》词:“翟家雀罗,张家凤窠,生平得失如何?”

  • 漉酒陶巾

    源见“酒漉纱巾”。指陶渊明用以漉酒的葛巾。形容旷达的隐居生活。元白朴《朝中措》曲:“任是和羹傅鼎,争如漉酒陶巾。”

  • 东海金

    班固《汉书.疏广传》载:太傅疏广辞职时,“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归乡里后,疏广就用这些金钱每日设酒宴请家乡亲友。有人劝他留些金钱为子孙买些田宅,疏广回答说:“吾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