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壶中天”。喻仙境、胜境。唐王维《赠焦道士》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同“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昭梿《啸亭杂录.王述庵书》:“倘执事以系铃者解铃,则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黄绣球》五回:“如果事由他起,则系铃解铃,原须一人。”见“解铃还是系铃人”。《黄绣球》5回:“我不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毛传:“螟蛉,桑虫也;蜾蠃,蒲卢也。”郑玄笺:“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后因以“螟蛉”为养子的代称。《旧唐书.昭宗纪》:“邠州王行瑜
《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又《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梁乡西津有玉女冈。天当雨,辄先涌五色气于石间。俗谓玉女披衣。”又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玉女峰,《舆地记》云:‘岗,天将雨,石间即涌出五色云气。百姓咸云:玉女披衣。’”玉女峰
同“鸣琴化治”。清钱谦益《直隶应天府句容县罗延光授文林郎制》:“鼓箧有闻,鸣琴称治。”
汉.王充《论衡.道虚篇》:“(项)曼都好仙道,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傍,其寒凄怆,口饥
同“坼中台”。清 丘逢甲《次韵奉答藕华》诗:“伴食纶扉几日开,紫垣惊见坼三台。”
《南史.庾域传》附《庾子舆传》:“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南朝梁.庾子舆字孝卿,幼而好学,五岁时读《孝经》入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谢朗也)曰:‘撒盐空中差可擬。’兄女(谢道蕴)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