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嫦娥”。唐徐凝《八月十五夜》诗:“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宋王安石《定林示道原》诗:“常娥攀桂枝,顾影久徘徊。”【词语常娥】 汉语大词典:常娥
源见“虢灭虞亡”。喻互相依存、利害相关的双方。郭沫若《赠朝鲜同志》诗:“援朝抗美为和平,唇齿辅车事理明。”并列 比喻休戚相关。晋·孙楚《为石苞与吴王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用于
源见“纳污藏疾”。谓包藏容纳污秽之物,形容宽宏大度,能包容一切。后多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野叟曝言》二回:“俺们僧家与你们儒家一样,藏垢纳污,无物不有。”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大概是明末的王思
殷殷:忧伤貌。 形容忧虑不安。语出《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忧心殷殷,魂魄若失。”
源见“柯烂忘归”。表示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宋陆游《甲寅元日予七十矣酒间作短歌示子》:“我昔自蜀归,百年已过半。观棋未终局,回视斧柯烂。”
源见“榆枋之见”。即斑鸠。比喻小人。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不意鷽鸠伎俩,决飞只枪榆枋,白发青衫,竟作道旁苦李。”【词语鷽鸠】 汉语大词典:鷽鸠
《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王逸注:“芭,巫所持香草名也……巫持芭而舞讫,以复传于他人更用之。芭,一作巴。”古代南方祭祀时,舞者手持香草,互相传递,叫做“传芭”。元.郑元祐《次韵
同“触类旁通”。《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命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见“触类旁通”。《说郛》卷77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命福德》:“人之念
源见“贫贱骄人”。谓蔑视富贵。唐李瀚《蒙求》:“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源见“绨袍惠”。喻指老友念旧,守信。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惟君绨袍信,到我雀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