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龙变化

鱼龙变化

文选.张衡.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注引《汉官典职》:“舍利从东来,戏于庭,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化成黄龙,高八十丈,出水戏于庭。”

后以此称“鱼龙变化”,比喻变化迅速或发跡极快。也比喻机诈百出,令人无从捉摸。

元.刘唐卿《降桑椹蔡师奉母》杂剧第一折:“端的是四时花烂熳,八节景稀奇,乃鱼龙变化之乡,锦绣繁华之地。”


主谓 鱼龙,古代一种由鱼变化为龙的杂戏。魔术杂戏的变幻。比喻人事的迁升变化。宋·陆游《问侯洪总领启》:“望~之途,独类寒龟之藏缩。”△贬义。用于变动。→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龙曼羡


【典源】《汉书·西域传》:“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曰:“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十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蔡质《汉仪》亦载。

【今译】 漫衍鱼龙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也即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即为一舍利兽,先在庭中舞蹈,然后又入殿前池中戏水,化作比目鱼 (一作鲸鱼),跳跃击水,喷雾蔽日,再化成八丈黄龙,出水在庭中游戏,熠熠闪光。《西京赋》说“海鳞变而成龙”,就记述的是这种场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宫廷宴舞之盛; 也借指事物变化迅奇。

【典形】 变化龙鱼、水戏鱼龙、鱼龙、鱼龙变化、鱼龙广乐、鱼龙绝技、鱼龙舞、鱼龙戏。

【示例】

〔水戏鱼龙〕清·志锐《柳梢青·乌城上元灯社》:“水戏鱼龙,锦江灯火,璀璨云霞。”

〔鱼龙〕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鱼龙变化〕 清·杨潮观《动文昌状元配瞽》:“帽压宫花,昨日今朝鱼龙变化。”

〔鱼龙广乐〕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鱼龙广乐不复作,雁飞欲堕哀嗷嗷。”

〔鱼龙绝技〕 宋·苏轼《仆领贡举未出》:“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鱼龙戏〕 宋·张元干《念奴娇·玩月》:“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词语鱼龙变化】  成语:鱼龙变化汉语词典:鱼龙变化

猜你喜欢

  • 麻中直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草虽然迂曲,如果生长在麻丛中则倚麻而直。后因以“麻中直”表示受外在条件的影响而带来的结果。唐李咸用《小松歌》:“劲节暂因君子移,贞心不为麻中直。”

  • 众人皆醉我独醒

    醉、醒:指对政治形势的认识而言。 众人皆浑浑噩噩,惟有自己头脑清醒。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 抱璞

    源见“和氏之璧”。喻怀才不遇。汉东方朔《七谏》:“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双璧产荆山,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词语抱璞】   汉语大词典:抱璞

  • 坐薪悬胆

    同“卧薪尝胆”。《金史.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使屠宰耕牛以供不急之用。”见“坐薪尝胆”。【词语坐薪悬胆】  成语:坐薪悬胆汉语大词典:坐薪悬胆

  • 堕泪碣

    同“堕泪碑”。唐陈子昂《岘山怀古》诗:“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词语堕泪碣】   汉语大词典:堕泪碣

  •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认识,形容相识的事物再度出现。宋代晏殊《珠玉词.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偏正 好像曾经见过面。指曾经见过的人或物又重新出现。语出宋·晏殊《珠玉词·浣溪沙》

  • 金门策

    源见“玉堂金马”。指待诏之士应诏对策。即就政事、经义等设问,殿前对答。古时殿试取士的一种形式。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唐李昌符《秋中夜坐》诗:“为应金门策,多

  • 杨意不逢

    源见“狗监揄扬”。谓有才而无人推荐。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 庞统骥

    源见“士元骥足”。喻卓越的才能。唐钱起《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诗:“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词语庞统骥】   汉语大词典:庞统骥

  • 秋水伊人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以“秋水伊人”谓对景怀人。《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其他 对秋水而思念那人。语本《诗经·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