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里涧

七里涧

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七里涧“在县(今城关镇)东北,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皆汇流于此,南入绵蔓河,霖潦暴作,行路皆绝”。

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入谷水。《晋书·陆机传》:太安二年(303),陆机与长沙王乂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积焉,水为之不流”。即此。

③又名七里谷、曹阳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陕城西七里,故因名焉。其水自南山通河,亦谓之曹阳坑。”

④又名七里关。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南史·沈约传》:“时贼党郭亮之招集蛮、晋,屯据武陵,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林子率军讨之,斩亮之于七里涧而纳镇恶。”后因设关于此。


(1)在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县境北部诸山溪之水皆汇于此涧,向南注入绵蔓河。上有石桥,为往来通道。(2)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晋洛阳故城东。古谷水绕洛阳故城,北折南至城东建春门外,屈而东出为七里涧,至鸿池陂东与陂水合,见《水经注·穀水》、《洛阳伽蓝记》。《晋书·武帝纪》:西晋泰始十年(274年)立城东七里涧。太安二年(303年),陆机率兵进逼洛阳,长沙王司马乂拒破之于此。后堙。


猜你喜欢

  • 龙泥城

    在今四川会理县南十里。《元史·地理志》:“武安州,蛮称龙泥城。”十七年(1280)改为武安州。

  • 彭蠡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以寻阳县改置,为江州治。治所即今江西九江市。大业初改为湓城县。《旧唐书·地理志》 江州浔阳县: “隋改为彭蠡县,取州东南五十二里彭蠡湖为名。”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 布伦托海设治局

    1914年由承化县析置,属阿尔泰区域。治所即今新疆福海县。1922年改为布伦托海县。1914年由阿尔泰区域布伦托海地方设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福海镇。1922年升县。

  • 柘林城

    又名柘林堡。在今上海市奉贤县南柘林镇西一里。因附近柘山上柘树成林,故名。北宋曾设袁部盐场于此。明嘉靖时,为防倭寇筑城防守。《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柘林镇 “城周四里,为防御要冲,南起漴缺墩

  • 武义县

    ①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②唐武后天授二年 (691) 分永康县置,属婺州。治所即今浙江武义县 (壶山镇)。寻改名武成县,天祐中复名武义县。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民国初浙江

  • 红头屿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海上之兰屿。清黄叔璥《台湾使槎录》:“沙马崎头之南行四更至红头屿,皆生番聚处,不入版图。”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光绪三年(1877)五月,“恒春知县周有基查勘红头屿,收入版图”

  • 分水岭关

    ①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清一统志·曲靖府》:分水岭关“在马龙州西南二十里。有哨兵”。②在今甘肃渭源县西。《方舆纪要》卷60渭源县:分水岭关“在县西十五里分水岭上, 自岭以西之水,悉入洮河,以东之水,悉

  • 四子王旗

    1949年以四子部落旗改名,属绥远省。驻地在王府(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查干补力格苏木)。1952年迁驻乌兰花(今四子王旗驻地乌兰花镇)。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 新沟隘

    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82兴宁县 “玛瑙堡” 条下: “又新沟隘,在县 (治今兴宁镇) 东南八十里。(明) 正德中,瑶、僮为患,官军讨之,屯于新沟,以扼其要路。”

  • 湘西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置,属衡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株洲县南。南朝宋为衡阳郡治。隋改名衡山县。古县名。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湘南县置,以在湘水之西得名。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属衡阳郡。南朝为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