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闽

七闽

①古时分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总称七闽。后泛指今福建省地。 《周礼·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民。”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芉蛮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有“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句。

②即今福建省之别称。


古时分居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总称七闽。后泛指今福建省地。《周礼·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芊蛮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有“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句。


猜你喜欢

  • 酿溪市

    即今湖南新邵县驻地酿溪镇。原属邵阳县。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邵阳县图: 县北有酿溪市。1952年置新邵县治此。

  • 太平驿

    ①唐置,故址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十八里太平村。《宋史·李筠传》:“(穆)令均营于太平驿,驿东南距潞八十里。”②宋改风亭馆置,属仙游县。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元至正七年(1347)改名枫亭驿。③明洪武

  • 大兰山

    在今浙江余姚市南八十里大岚乡。《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刘从简帅壮士五百突围走,诸将追至大兰山”。即此。在浙江省余姚市南。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起义军一部守此。

  • 善德山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南十五里。一名枉山。又名枉人山。《舆地纪胜》 卷68引 《元和志》: 枉山 “一名善德山。在武陵县东九里。此山本名枉山,开宝中刺史樊子盖以善卷尝居此山,名善德山”。

  • 海口暗沙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海口礁,位于信义礁东约20海里。为一完整的环礁,长约2.6公里,宽约1.8公里。礁湖水深。低潮时整个礁盘露出。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调查礁。1947年改名海口暗沙。1983年

  • 阿斯温山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北克里维哈山。《金史·太祖纪》:太祖“与乌古伦部兵沿土温水过末鄰乡,追及跋忒于阿斯温山、北泺之间,杀之”。古山名。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北克里维哈山。

  • 大盆山

    即今浙江磐安县东南二十四里大盘山。主峰盘山尖海拔1245米。《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大盆山“其南为大溪水所出,其北则东阳江之源也。《志》云:山高五百丈,周百三十里,形如覆盆”。故名。

  • 白牟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属金渊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说在金堂县东)。北周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属金渊郡。北周废入金渊县。

  • 蒙顶山

    在今浙江象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蒙顶山在 “县西北四十五里,与天台分脉。盘爵耸拔,为邑之望。中平衍,可耕稼”。

  • 蒲门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金乡卫。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六十里蒲城乡。清顺治中废。后设蒲门巡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平阳县南蒲城。属金乡卫。清顺治年间废。后置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