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台山

三台山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一百五十里。《舆地纪胜》卷44盱眙军:三台山“在招信县南九十里。保聚之所,上可屯十万众”。《方舆纪要》卷21盱眙县:三台山“山有三峰,东、西、南鼎立,上可屯十万众。宋建炎中,刘纲保聚于此。元末,定远豪王弼亦结寨其上”。

②在今江苏宿迁市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徐州府一》:三台山“三峰突耸,势若连珠,为县主山”。

③在今安徽萧县城北。《方舆纪要》卷29萧县:三台山“在今城北。城东里许有龙蟠山,西一里曰虎踞山”。明万历五年(1577),因大水迁县治于三台山之南,即今县城。

④在今湖北枝城市西。《方舆纪要》卷78宜都县:三台山在“县西十五里。三峰并峙如台”。

⑤在今广东台山市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新宁县:三台山在“县(今台山市)北一里,一名上坑山,县之主山也”。台山县以此为名。

⑥在今广东蕉岭县北三里。《清一统志·嘉应州》:三台山“在镇平县北半里。三峰员秀,环绕县治”。

⑦在今广西隆安县东二里。《方舆纪要》卷110隆安县:三台山在“县东二里隔江。俗呼岜横顶。有三峰,因改今名。旁有那觉岩,深不可测”。《清一统志·南宁府一》:三台山在“大江之东。脉自归德九峰山迤逦而来,历百余里,三峰耸起,江水流绕其下。旧名岜横山”。

⑧又名龟山。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雨台山。《宋史·地理志》:“咸淳二年,移州治三台山。”

⑨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四十里,南临渠江。《元史·赵匣剌传》:“宋杨立以兵护粮,运大良平,匣剌察知之,遂率所部兵与立战于三台山。”即此。

⑩在今四川三台县西五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9潼川州:“本志云:西五里三台山下,有鲁交祠。交读书于此,即宋仁宗手录其《清夜吟》者。”《方舆纪要》卷71潼川州“东山”条下:“《志》云:州西五里有三台山,突起三级,状若层台。”县以此名。

(11)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余。《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三台山在“(金石番长官)司南一里”。

(12)在今云南呈贡县北。《方舆纪要》卷114呈贡县:三台山“在县治北。三山相属如台星,因名。一名万福山”。

(13)即今云南建水县东北三尖山。《清一统志·临安府》:三台山“在建水县东北八十里。俗名三尖山。绝��凌空,羊肠一线。上有梁王城,昔蛮酋常恃险居此”。

(14)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三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三台山“云台三层,山腰有石洞龙泉”。


在云南省中北部、龙川江和普渡河之间,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境内的鲁南山相望。因山地多台阶得名。由三列近南北向的平行山脉构成,其间散布小型盆地和宽谷。北高南低,海拔 2500~3000 米左右。最高峰为东列跑马梁子的风帽岭,海拔3306米,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部。河谷则南高北低,河流最终汇入金沙江。


猜你喜欢

  • 永善县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乌蒙府。治所在米贴(今云南永善县南四十八里米贴)。嘉庆《永善县志略》:米贴土目叛,平定后“清朝遂钦命其名曰永善县”。雍正八年(1730)属昭通府,迁治莲峰(今永善县南九十四

  • 尚家店

    即今河南舞钢市西南二十里尚店镇。清康熙 《南阳府志》 卷2 《集镇》: 裕州舞阳县有尚家店。

  • 鬼迷店

    在今陕西凤县北三里。南宋陆游 《观秋夜感旧》 诗: “往者秦蜀间,慷慨事征戍,猿啼鬼迷店,马嘶飞石铺。” 《方舆胜览》 卷69凤州: “鬼迷店在大㪚关下。”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南宋陆游有

  • 轮氏县

    东汉建初四年 (79) 改纶氏县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西晋废。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武林县复置,属洛州。大业元年 (605) 改为嵩阳县 (徙治今登封市)。

  • 谢师塘

    在今江西星子县东北鄱阳湖滨。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4南康府星子县: “县东北陆路出东门向北行三里至神灵湖,又二里至谢师塘。” 清时有把总驻防。

  • 浮山墟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北浮山镇。《清一统志·潮州府》: 浮山墟 “在饶平县 (今三饶镇) 东南三十里东洋屯。一名百丈埔。宋张世杰妻许氏会陈弔眼之师,出黄冈与元兵战亡于此”。

  • 桂林中卫

    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桂林左卫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后废。

  • 初兴县

    南朝宋置,属新宁郡。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南朝梁以后废。

  • 翁金河

    一作瓮金河。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界,赛音诺颜部东界。即今蒙古国翁金河,流经前杭爱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清一统志· 喀尔喀》: 翁金河 “源出鄂尔坤河源相近之东南山中,东南流,历平地凡七百余里,止

  • 惟扬

    即维扬。又作维阳。今江苏扬州市或扬州府的别称。取 《尚书· 禹贡》: “淮海惟扬州” 中之二字为名。唐岑参 《万里桥》 诗: “成都与维阳,相去万里地。” 宋费兖 《梁溪漫志》: “古今称扬州为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