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宿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引《江华县志》:“竹子尾宿、旦久宿、平冈宿,号三宿,皆平地瑶也。明洪武初,招抚下山,附籍大桐乡。每宿佥点一人为千长,听调征剿,立瑶老以约束众瑶。”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引《江华县志》:“竹子尾宿、旦久宿、平冈宿,号三宿,皆平地瑶也。明洪武初,招抚下山,附籍大桐乡。每宿佥点一人为千长,听调征剿,立瑶老以约束众瑶。”
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东北五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36光化县:陈家楼卡,“《县志》:在城北四十里。北界河南邓州老君庙。《光绪舆地记》云:有把总驻防”。村名。在山东省阳信县偏东北部。属劳店乡。人口660人。
在今江苏吴江市西北十八里。上承太湖,北流入吴县界,为娄江上源。《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吴江县: 鲇鱼口 “自太湖分流出此,又北汇为默塘,北过五龙桥,入吴县界盘门运河”。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十五里益门乡。《方舆纪要》 卷55宝鸡县: 益门城,“元末李思齐筑以备川蜀,城西据益门山,因名。明初徐达取汉中,自长安引兵屯益门,遣傅友德南出褒斜是也。今为益门镇,向设巡司戍守”。即
一名绵水、洪山水。在今山西介休市东。源于绵山,西北流入汾水。《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山,北流径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
又名松林江。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松下江 “在县东南三十里。东通大海,西通福清县。亦曰松下澳。相近者曰大祉、小祉、垅下等澳”。
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秦、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苏南与浙江地区。地区名。长江以南之总称。今通称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为江南。唐置江南道,后又
①即今湖南资兴市东资兴水。为东江水支流。《水经·耒水注》: 清溪 “出 (晋宁) 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清一统志·郴州一》 引 《州志》: 清溪水 “源出钴鋂泉,至水口合平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置,属隆城郡。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寰宇记》卷139蓬池县:“大寅县取邑西大寅山为名。”隋属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属蓬州,开元二十九年(741)移治斗坛口(
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二十里大金店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二年(1863)八月,“张总愚自据大金店”。
明末清初索伦部城寨。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绥安站附近。《清太宗实录》卷51:崇德五年(1640)四月,萨穆什喀等讨博木博果尔,达尔布尼等“聚七屯之人于兀库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