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堂
即今河南郏县东南二十六里堂街镇。清道光《直隶汝州志》卷3《市集》:郏县有三教堂。
村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西。属博平镇。人口450。明洪武年间,杨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名大杨庄。原来村中有座老君堂和佛祖庙,清代重修,塑有孔子、老子、释加牟尼三尊神像,名为三教堂。村遂又以庙名。取意“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归一”。产小麦、玉米、棉花、杂粮、红枣等。有苹果。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三教堂庙门旁立碑,上书“孔子回辕处”,至今碑碣完好。
即今河南郏县东南二十六里堂街镇。清道光《直隶汝州志》卷3《市集》:郏县有三教堂。
村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西。属博平镇。人口450。明洪武年间,杨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名大杨庄。原来村中有座老君堂和佛祖庙,清代重修,塑有孔子、老子、释加牟尼三尊神像,名为三教堂。村遂又以庙名。取意“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归一”。产小麦、玉米、棉花、杂粮、红枣等。有苹果。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三教堂庙门旁立碑,上书“孔子回辕处”,至今碑碣完好。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烽火岛。见于清 《海国闻见录》。村名。在陕西省礼泉县东部、泾河西岸。属烽火镇。人口1200。原名白灵宫。1956年成立烽火高级农业社,闻名全国,村遂改今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
又名雷江。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北。《元和志》卷37来宾县:“在都泥北,来宾水东,故以为名。”
又名布拉木达克喇。治所即今西藏普兰县。1960年于此设普兰县。清乾隆《卫藏通志》作“补仁”。藏语意为“独毛”,以当地地形得名。
在今甘肃金塔县北。《元和志》卷40酒泉县:白亭海“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一名会水, 以众水所会,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方俗之间,河北得水便名为河, 塞外有水便名为海”。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中镇 (海宴街)。《元丰九域志》 卷9广州: 新会县有海宴盐场。《清一统志·广州府》 引 《新宁县志》: “海宴场在今县西南。”
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三年 (417),刘裕伐秦,王镇恶帅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胡三省注: “香城在渭水之北,蒲津之口。”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1913年改会泽县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会泽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1922年复名会泽县。旧县名。本清会泽县,治今云南省会泽县。为东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改名东川县。1929年复原名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外的东面和北面,是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和殊像寺等寺庙的总称。溥仁寺、溥善寺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各蒙古王公齐集热河行宫,为庆祝
即今福建将乐县东北高唐镇。《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滩市 “在将乐县东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