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汊口城

三汊口城

一称三汊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旧唐书·李师古传》载:唐贞元初,淄青帅李纳“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谓之三汊,交田绪以通魏博路”。八年(792),纳卒,子师古袭位,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城,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后“师古毁三汊口城,从诏旨”。


又称三汊城。在今山东省陵县东南。唐贞元初,淄青帅李纳于德州南跨黄河筑城守之,以通魏博之路,称为三汊城。八年(792年),纳卒,子师古袭位,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城,师古遣赵镐将兵拒之。明年,“师古毁三汊口城,从诏旨”(《旧唐书·李师古传》)。


猜你喜欢

  • 北投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北之北投区。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铺人北投社。北投系音译,意为“巫女”。日本占领初期设北投区,后期设北投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北投镇。1967年并入台北市,改设北投区。

  • 白云亭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诗有“孤城上与白云齐”句,亭因以为名。《清一统志·饶州府二》:白云亭“在余干县南”。②北宋寇准建,在今湖北巴东县城内。南宋陆游《入蜀记》:“白云亭则天下幽奇

  • 疏山

    “疏” 又作 “疎”。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明一统志》 卷54抚州府: 疎山 “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唐有何仙舟弃官隐居读书于此,因号书山。其书堂遗址尚存。中和中创为禅刹,额曰白云。南唐改为疎山”。《清

  • 三峨山

    ①即大峨眉、中峨眉、小峨眉山的合称。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小峨山“此山与中峨、峨眉相连,故峨眉亦名大峨,是为三峨”。《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三峨山,“《志》云:大峨山在县

  • 上明镇

    即今山西岚县西南上明乡。《清一统志·太原府二》“东村镇”条下:上明镇“在县(旧治)西”。

  • 榆树林子

    即今吉林省集安市西南榆树镇。民国《辑安县乡土志》 地图: 西南有榆树林街。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辽宁省辑安县: 西北有榆树林子。

  • 新桥墟

    ①即今福建尤溪县西南池田乡。《清一统志· 延平府》: 新桥墟 “在尤溪县西七十里新桥”。②即今广东高要市西南新桥镇。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46: 高要县有新桥墟。清设汛,有把总驻防。

  • 五领

    即五岭。今湘、赣和粤、桂等省区边境之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的总称。《后汉书·吴祐传》:父恢为南海太守,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越五领。”李贤注:“领者,西自衡山之南,东至于海,一山

  • 石塘隘

    在今浙江云和县东北石塘村。《方舆纪要》卷94云和县:石塘隘在“县东三十里。下临溪流曰石塘河,山溪回合,峻险可恃,为县境之东门”。

  • 青居山

    亦作清居山,又名黛玉山。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舆地纪胜》 卷156顺庆府: 清居山 “在南充县。内有四水亭、白云亭、光相亭、吸江阁、五友亭”。山势高耸,其上宽平。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