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浒淀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浒村。《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白洋淀”条下载:“三浒淀在县东北十三里,西接五龙潭。”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浒村。《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白洋淀”条下载:“三浒淀在县东北十三里,西接五龙潭。”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元朝秘史》 卷1: “捕鱼儿海子、阔连海子两个海子中间的河名兀儿失温。” 《清一统志·黑龙江》: 库楞湖“在呼伦布雨尔西北界。古名俱轮泊,明时称阔滦海子”。即今内蒙古自
①又名越王山、越山。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奉新县: 药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上有药王庙,因以名之。其山盘险而上,及其顶平阔二十里,其中有湖水澄深无底,湖岸四时花木芳浓,风景异于
即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范回族镇。民国《洛宁县志》卷1:“王范镇,在城西五里。”民国时繁盛过于县城。
隋开皇六年(586)置,属许州。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六里老城镇。大业初属颍川郡。唐属许州。北宋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清属许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60年徙治和尚桥(即
清道光二十年 (1804) 置,在今四川越西县北七十里保安藏族乡北。《清史稿·土司传》: 同治末,越嶲彝族反,“前锋罗应旒出清溪,抚大树堡、左右王岭各土司,进驻保安”。即此。
即今河南南阳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1南阳府南阳县: 林水驿 “在府南六十里。南出襄阳,此为通道”。
南朝陈改衡州置,治所在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洭州。南朝陈改衡州置,治含洭县(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清远、佛冈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
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博南山。《清一统志·永昌府》:博南山“一名金浪巅山,俗讹为丁当丁山”。
①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寰宇记》卷169琼州乐会县有阴阳山。《方舆纪要》卷105乐会县:阴阳山在“县东北一里。山形奇偶相生,因名”。②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阴阳山在“(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境。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辖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