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关

东关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三国志·魏书·齐王芳传》:嘉平四年(252),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

②即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因位置偏东,故名东关。《魏书·中山王英传》:永平二年(509)进取三关。英曰:“东关易攻,宜先取之。”乃“身督诸军向东关”。即此。

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方舆纪要》卷76崇阳县:东关在“县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高视山,接江西宁州界。寇盗充斥,此为扼要之所,向设官兵戍守”。

④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东关在“州北一里。宋末设以御敌”。

⑤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绥宁县:东关“在城(今寨市镇)东。城西又有西关”。

⑥在今广西桂林市东。《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东关“在府城东江门外。又有南北两关及府西南文昌门外之中关,皆近郊之捍卫也”。

⑦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廉州府合浦县:东关“在府东北,明初置,久废。嘉靖十五年重修,改曰条风关”。

⑧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东关“在府城东。成化三年,垒石为垣,以护民居,亦曰迎恩关”。


(1)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北控巢湖,南扼长江,为吴、魏两国兵争要地。嘉平四年(252年)魏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南北朝仍为军事重地。(2)又名武阳关。隋、唐时亦名礼山关,宋时又名大塞岭。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


猜你喜欢

  • 望花山镇

    即今湖北麻城市南四十二里望花山乡。民国 《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二年 (1863) 三月,捻军 “屯白杲,穆正春屯望花山”。

  • 鸭子河泺

    辽代春夏秋冬四捺钵 (意为行营、行在) 之一。在今吉林大安市西北六十二里月亮泡镇(即洮儿河流入嫩江处) 一带。《辽史·营卫志》:“春捺钵: 曰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

  • 静戎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招附生羌置,治所在安信县 (今四川理县东北,一说在今汶川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东北、汶川县西北相连地带。乾元元年 (758) 改为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治安信县

  • 威蕃城

    在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唐称威蕃栅,《旧唐书·王涯传》:“一路从绵州威蕃栅入蕃界,径抵栖鸡城,皆吐蕃险要之地。”即此。宋称威蕃亭,筑堡寨于此,以御静州蛮。

  • 因远山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明一统志》卷87元江军民府:因远山“下有泉,为仲夷溪,分溉田亩,东流入礼社江”。

  • 和场山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清一统志·永昌府》: 和场山 “在潞江司东三十余里。《通志》: 在府西南一百三十五里”。

  • 唐丘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二十里唐丘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55宁晋县图: 东北有唐丘。

  • 堰头岭

    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五里汉江南岸。《方舆纪要》 卷56石泉县: 堰头岭 “下有滩,曰堰滩”。

  • 关埠

    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关埠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33:潮阳县“门辟司巡检一员驻关埠”。

  • 古涌步

    又作贾勇步。唐代云南南部交通线上的水陆转运码头。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里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