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周王陵

东周王陵

东周建都洛阳,历二十二代国王,但因史籍失载,致使多数王陵难以确定墓主。从现有史料和考古资料,东周王陵大致可分三个陵区:(1)周王区。在今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名。此处现存土冢四个,其中三个相依的土冢居东,俗称“三山”。“三山”以西750米处又有一孤冢。“三山”以中间一冢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一冢直径65米,高30米;西侧的一冢直径51米, 高26米。据历代传说, 这里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以西的孤冢巍峨高耸,直径约115米,高近50米,世人称其为周灵王冢。(2)王城陵区。在今洛阳市纱厂南路以东、西工区中心一带。1957年钻探四座东周墓,平面呈现“甲”字形,一侧为近方形的墓室,墓室周围充填河卵石和木炭以防潮防盗,另侧为墓道。发掘出的1号墓室长10米,宽9米,距地表深12米许,南端的斜坡墓道长达40米,墓道和墓圹的壁上,都施红、黄、白、黑四色的彩绘,葬具周围积石积炭。此墓曾遭两次盗掘,从残存的随葬品看,有铜质车马器、玉器、铁器和彩绘陶器,其中石圭还带有“天子”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些大墓附近还陆续发现有规格较高的铜器墓、编钟墓、车马坑、随葬坑等。这里可能是东周早期的王陵区域。(3)金村陵区。在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端。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钻探出一座长19米、宽14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长60米。大墓周围另有二十余座大小墓葬,还有陪葬的车马坑。《水经·洛水注》 引《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太仓位于汉魏故城东北角,即今金村东。金村与翟泉相邻,此大冢应是周景王的陵墓。周威烈王墓也在金村一带。《水经·谷水注》 曰:“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


猜你喜欢

  • 彭公山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十六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 彭公山 “俗传汉彭越收江南,尝营于此山之东,因名”。

  • 三道桥

    即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镇。1942年置米仓县于此。

  • 理塘寺

    又名长吉春科儿寺。在今四川理塘县北二里脱洛拉卡山南麓。始建于明万历间。为理塘最大的黄教寺院之一。第七世和第十一世达赖转世于此。后毁。近年重建。《清史稿· 四川土司传》: 光绪三十二年 (1906),赵

  • 武思营

    明置,属驯象卫。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百合镇北江口村。《方舆纪要》 卷 110 横州:武思营 “在州东,近贵县武思江口,驯象卫拨兵戍守”。

  • 万寿山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金名金山。元称瓮山。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为母祝寿,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改瓮山为万寿山。清《日下旧闻考》卷84引《御制大报恩延寿寺碑记》称:“粤乾隆辛未之岁,

  • 半道红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武林门外。南宋为半道红市。吴自牧《梦粱录》卷13“两赤县市镇”条谓北关门(武林门)外有“半道红市”。

  • 黄石县

    北魏正光五年 (524) 置,为长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西魏废帝二年 (553)改名长城县。古县名。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为长城郡治。西魏废帝二年(5

  • 三岩龙

    在今四川九龙县西南三岩龙乡。清置三岩龙土百户。

  • 山城

    即今福建南靖县治山城镇。1938年7月南靖县治由靖城镇迁此。1983年版《南靖县地名录》:“因四面环山,依山为城,故称山城。”又因境内有紫荆山,又称紫荆、荆城。集镇名。在甘肃省环县西北部、环江上源西川

  • 遮浦山

    亦作柘浦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瑞安县: 遮浦山在 “县西南三十里,其南为坑岭,接平阳县界。嘉靖三十五年,倭寇自闽犯平阳,将自坑岭入县界,邑人设险于柘浦山、天门埭以拒之。柘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