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东宁府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平壤(今朝鲜平壤市)。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以北及辽宁鸭绿江流域。后废。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东宁府改名,治平壤(今朝鲜平壤市)。二十七年寄治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辖境相当今中国辽宁省本溪和吉林省通化、白山等市大部分及鸭绿江中下游南岸朝鲜北部部分地区。后废。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东宁府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平壤(今朝鲜平壤市)。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以北及辽宁鸭绿江流域。后废。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东宁府改名,治平壤(今朝鲜平壤市)。二十七年寄治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辖境相当今中国辽宁省本溪和吉林省通化、白山等市大部分及鸭绿江中下游南岸朝鲜北部部分地区。后废。
又称巴甸江。即今甸溪河。在云南弥勒县。《方舆纪要》卷115弥勒州:八甸溪“在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旧村,一出阿欲山,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而合流,南入盘江,或谓之巴甸江”。
又称陈唐庄支线。从天津市静海县东北良王庄向东至天津市东南唐庄。长25.5公里。为津浦铁路支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动工修筑,宣统二年(1910)建成。1958年被拆除。
又译作兀难、阿难、敖嫩、鄂诺、俄侬。今黑龙江上源鄂嫩河。辽、金时蒙古部居其地。《元朝秘史》 卷1: “当初元朝人的祖,……来到斡难名字的河源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 《元史·太祖纪》: “帝会汪罕
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莒州。治所在黄郭戍(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城里)。北齐移治古辟阳城(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辖境相当今江苏赣榆县北部、山东莒南县及莒县南部地。隋开皇初废。东魏武定七年(5
即今河北晋州市东北二十二里小樵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晋州图:东北有小樵村。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北一百十五里云龙村东。《清一统志·梧州府》 “黄陵隘” 条: 东有铁根隘 “路通广东西宁,有兵汛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清时设兵戍守。
金大定十一年 (1171) 于耶懒路故址置耶懒猛安,属恤品路。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承受三年 (1198) 设节度使。《金史·地理志》 恤品路: “耶懒又书作押懒。”
北宋置,属成纪县。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古镇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北。宋代森林茂密,遂于此置采造务,伐木以供京师营造之需。《元丰九域志》:秦州成纪县有夕阳镇。
即查浦。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清凉山南。《晋书·成帝记》: 东晋咸和四年 (329),苏峻死,“诸军攻石头,李阳与苏逸战于柤浦,阳军败”。同书 《安帝纪》: 义熙六年 (410),卢循义军败建康,刘裕于
亦曰鸣銮戍。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明史· 成祖纪》: 永乐八年 (1410) 远征漠北,“ (三月) 甲戌,次鸣銮戍”。又作鸣銮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附近。明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