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山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东岩山“在新城县东四十里。叠嶂排空,与日山相望”。
俗称东山、麟山。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宋元摩崖石刻多处。有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创建的报恩东岩教寺和三级八角石塔一座。另有明代林兆恩祠堂。林兆恩是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的首倡者,因称三教先生。生前在山上东山樵舍讲学,弟子众多。后人为纪念他,把讲堂改为祠堂。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东岩山“在新城县东四十里。叠嶂排空,与日山相望”。
俗称东山、麟山。在福建省莆田市西北角。山上旧有数百年古松200多株,宋元摩崖石刻多处。有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创建的报恩东岩教寺和三级八角石塔一座。另有明代林兆恩祠堂。林兆恩是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的首倡者,因称三教先生。生前在山上东山樵舍讲学,弟子众多。后人为纪念他,把讲堂改为祠堂。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泉上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3—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泉上县治此。
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嶷厚加赏待,遣还。旄牛由是辄不为患。”
①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四十五里。《明史·地理志》 荔浦县: “东有铜鼓岭,一名火焰山。”②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08贵县: 铜鼓岭 “平地突起,层冈环列,可以避寇”。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筑,属庆州。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筑,在今甘肃省华池县西北。后废。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 黄喜冲在 “卫东北三十里。又东北四十里为塔儿冲”。
①一名大斤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土默特左旗等境之大青山。《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九年 (599),高颎等伐突厥都蓝,“突厥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②在今江西瑞昌市南。《清一统志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通州置,治所在静海县 (今江苏南通市)。领静海、海门二县。辖地相当今南通、海门、启东、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二十一年 (1284) 废通州路,仍为通州。元至元十五年(127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在今浙江余杭市东南。《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玺元年 (276),“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雍塞,今更开通。长老相传: 此湖塞,天下乱; 此湖开,天下平”。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临平湖: “
即康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萨马尔罕北七里。《新唐书·西域传》: 康国 “一曰萨末鞬,亦曰飒秣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