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洛城
南朝宋置,属晋寿郡。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宋书·氐胡传》:元嘉十八年(441)氐王杨难当“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虑汉中军出,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之”。即此。西魏于此置东洛郡。
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东晋(一说南朝宋)置戍。南朝宋元嘉十八年(441年)氐王杨难当谋据蜀,遣苻冲出东洛以御梁州兵,即此。西魏曾置东洛郡、县,北周废入平兴郡。
南朝宋置,属晋寿郡。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四十里。《宋书·氐胡传》:元嘉十八年(441)氐王杨难当“倾国南寇,规有蜀土,虑汉中军出,遣建忠将军苻冲出东洛以防之”。即此。西魏于此置东洛郡。
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东晋(一说南朝宋)置戍。南朝宋元嘉十八年(441年)氐王杨难当谋据蜀,遣苻冲出东洛以御梁州兵,即此。西魏曾置东洛郡、县,北周废入平兴郡。
在今湖南邵阳市东。《元和志》卷29邵阳县:“在邵水之阳。”《方舆纪要》卷81宝庆府邵阳县:“邵水在府东。源出龙山,流经城北,合于澬水。《志》云,昔时邵水自东而南,城居其北,故曰邵阳。唐时始移治水南。”
①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有泉石之胜。《金陵胜迹志》卷4:云台山“在殷子山东陶吴镇旁,有石龙池,澄泓可爱,清鉴毛发,纤鳞游泳,或云龙族,西迤十里为虎肱洞”。②即银山。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之云台山。《清一统志·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改宁人县置,属容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北宋开宝五年(972) 废入普宁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宁人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北。属容州。北宋
北宋政和六年 (1116) 升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 (今山东济南市)。元初改为济南路。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改为济南府,属山东省。辖境相当今山东新泰、肥城二市以北,德州市和平原、长清县以东
即今广东顺德县南十七里容奇镇。清雍正十一年 (1733) 移顺德县丞驻此。即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容奇镇。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顺德县丞驻此。
即今陕西旬阳县西北赵湾镇。清光绪《洵阳县志》 卷4 《桥渡》: 城北一百二十里有赵家弯。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二十里。《左传》:哀公十三年(前482),黄池会后,吴人囚鲁子服景伯以还,“及户牖”,归之。即此。秦为乡,《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西汉置东昏县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清一统志·河间府 一》: 洋东淀 “在肃宁县东南三十里。旧时铁灯竿诸水所汇,下流入中堡河。今湮”。
一称三汊城。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旧唐书·李师古传》载:唐贞元初,淄青帅李纳“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谓之三汊,交田绪以通魏博路”。八年(792),纳卒,子师古袭位,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7
又作勃海。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先秦古籍中已见于记载,如 《战国策· 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即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