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母桥
在今四川南溪县北。清嘉庆《南溪县志》卷2:两母桥“在县北十五里。亦名两木桥。为北达富顺孔道。自昔山径崎岖,每夏涨水,人皆病涉。相传有姑媳皆孀者,捐家资建此桥,因名。后人叠次增修,行人利之”。
在今四川南溪县北。清嘉庆《南溪县志》卷2:两母桥“在县北十五里。亦名两木桥。为北达富顺孔道。自昔山径崎岖,每夏涨水,人皆病涉。相传有姑媳皆孀者,捐家资建此桥,因名。后人叠次增修,行人利之”。
在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明天启间,水西土司安邦彦败官兵,劫孙官堡,即此。
①古国名。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段思平建。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南诏野史·段思平传》:“段思平诛杨民自立,晋天福二年即位,建都大理,号大理国,改元文德。”以大理为都城(今云南
元改龙渠县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忠路宣抚司。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执笏山“在(大龙番长官司)司治南,其相近者曰挂榜山”。
故址在今甘肃玉门市东。《明史·西域传二》:“出嘉峪关西行二十里曰大草滩,又三十里曰黑山儿,又七十里曰回回墓。”即此。
即鸿固原。又名少陵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汉宣帝在原上修建杜陵,亦名杜陵原。唐李白《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若日,流光灭远山。”杜甫家在樊川杜陵原下, 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
明洪武六年(1373)置指挥使司。次年升都指挥使司,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治所在灵藏(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辖境相当今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后废。
又名浴兵池、东湖。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东亭湖“在朝阳门外三十里。张王兴迹之所。王先开一池, 曰浴兵池,今呼为东亭湖”。《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东亭湖“在州东南三十里。
①1947年由阳曲县析置,为山西省会。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②集镇名。即今福建将乐县北大源乡。《清一统志·延平府》“高滩市”条下:“太原市,在(将乐)县北八十里隆溪上都。”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在山西省中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白面堡,在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