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两河

两河

①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西北隅,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2)唐安史之乱后,合称河北、河南两道为“两河”,是当时割据藩镇的集中之地。《旧唐书·张茂昭传》:“自安史之乱,两河藩帅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3)宋代合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宋史·李纲传》:“莫若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经制司,……宣谕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

②水名。在今陕西商南县南。《方舆纪要》卷54商南县:两河“西入雷家湾,东出金斗沟,斜流百余里。自雷家湾以下名上两河, 自徐家店以下名下两河”。


古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省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折北至河北省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自北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吕氏春秋·有始览》:“两河之间为冀州”。(2)唐安史之乱后,合称河北、河南两道为“两河”,为当时割据藩镇的集中之地。《新唐书》专为藩镇中割据最久的魏博、成德、卢龙、淄青、沧景、宣武、彰义、泽潞八镇作《藩镇传》,除泽潞外,七镇俱在“两河”。《旧唐书·张茂昭传》:“自安、史之乱,两河藩帅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3)宋合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宋史·李纲传》:“莫若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经制司,……宣谕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


猜你喜欢

  • 卡拉胡鲁木达坂

    即今新疆皮山县南喀喇昆仑山口。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皮山县“南一千七十五里至卡拉胡鲁达坂,逾大山接坎巨堤”。

  • 岐来山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北,与南投县交界处之䓫莱主山。《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北:岐来山。”

  • 黄阳县

    即莫阳县。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晋书·地理志》 作黄阳。

  • 会昌州

    元大德元年(1297)升会昌县置,属赣州路。治所即今江西会昌县。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元大德元年(1297年)升会昌县置,治今江西省会昌县。属赣州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会昌县。明洪武二年(13

  • 下阳

    亦名夏阳。春秋虢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年(前658),“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古邑名。又作夏阳。春秋虢国(北虢)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僖公二年(前65

  • 又作邹。即邾。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 曲沟集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三十里曲沟镇。清嘉庆《安阳县志》西乡图:有“曲沟村”。

  • 老堡洲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清一统志·柳州府》 “治平州”条:“老堡洲在县(治所在今丹州镇)北八十里。”

  • 蜀河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6洵阳县 “西岔河” 条下: “又有蜀河,在县东北百十三里有堰,下流俱入汉水。”

  • 大荆营

    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七十四里大荆镇。《清一统志·温州府》:大荆营“在乐清县东北一百里。本朝顺治中筑城,设参将守备驻此。雍正二年改参将为游击,移守备于大芙蓉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