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两河口镇

两河口镇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两河口镇“在县东北。有巡司。万历初增置”。清裁。


(1)在湖北省秭归县西部。面积29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太坪庵,人口970。1949年为秭归县第四区。1958年为两河公社,1981年因在地区内重名,更名为两河口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置镇。地处山区,太平河流经。主产玉米、稻,并产小麦、豆类、茶叶、油桐、木梓等。有陶瓷、农机等厂。沙磨公路经此。(2)在四川省喜德县中部。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两河口,人口700。米市、巴久二河汇流于此,故名。1953年设倮各乡,1962年为两河口公社,1984年为两河口乡。1992年两河口、沙马拉达、波振三乡合并置两河口镇。有农机站、采石场、水电站。为县蜡虫生产基地。手工制作彝族佩刀有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成昆铁路过境并设站,沙木拉达隧道为成昆铁路上最长的隧道。光米公路经此。(3)在陕西省西乡县东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两河口,人口490。地处两条小河交汇处,故名。1996年新瓦、柏树垭、黎家庙三乡合并设两河口镇。主产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盛产茶叶、红花、生漆、核桃、油桐、木耳。有制茶、酿酒、粮油加工等厂。所产“西镇牛”闻名。有公路接316国道。(4)在陕西省略阳县东部。面积188平方千米。人口 6450。镇人民政府驻庙湾,人口590。清道光年间以处栈坝河与仙台坝河交汇处得名。1949年设两河口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张家坝乡合并设两河口镇。主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盛产核桃、木耳、猕猴桃、蚕茧、木材、药材。有大理石矿。为县东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己吾县

    ①东汉永元十一年(99)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南三十九里己吾城。西晋初废。北魏复置。东魏兴和中,徙治平石城(今河南夏邑县境),属马头郡。北齐废。②北魏侨置,属楚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

  • 常安原

    在今山西蒲县西南。《元和志》 卷12蒲县: 常安原 “在县西南四十里。东西广四十里,南北长二十里”。

  • 东莱郡

    汉高帝分齐郡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东地区。《元和志》卷11莱州:“在齐国之东,故曰东莱。”东汉徙治黄县(今山东龙口市东南)。西晋改为东莱国,还治

  • 南路道

    1913年置,属福建省。治思明县 (今福建厦门市)。辖境约当今福建大田、德化、安溪、同安、厦门以东,德化、仙游、莆田以南地区。1914年改为厦门道。(1)1913年7月置,治营口县(今辽宁营口市)。属

  • 仁和街

    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仁和镇。民国《马关县志》卷1:仁和街在县西南四十里。集镇名。在云南省施甸县中部偏北、施甸坝子中部、施甸河西岸。属仁和乡。人口660。该村地处人和桥旁,辛亥革命后曾置人和镇,后演化为今

  • 兴仁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兴仁镇。旧属拜泉县。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明水县有兴仁镇。②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赣州府二》:兴仁巡司“在雩都县东北一百里。旧名平头寨,路通闽广,当五洞七径之冲。宋绍

  • 河道总督

    明永乐九年 (1411) 遣尚书治河,自后常遣侍郎、都御史总督专治河道,非常设治河之官。成化七年 (1471) 始称总督河道,总理河道。正德四年 (1509) 设都御史提督,驻所在济宁州 (今山东济宁

  • 破陵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杨玄感至东都,屈突通奉诏驰救,由河阳“济河,军于破陵”。胡三省注: “破陵当在河阳南岸、洛城东北。”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资治通鉴》:隋大业九

  • 小溪县

    南朝梁改小汉县置,为东遂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复改为小溪县,为遂州治。政和五年(1115)为遂宁府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为

  • 娘娘庙镇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娘娘庙乡。清光绪 《直隶和州志》 卷 5: 娘娘庙在 “西九都”。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安徽和县西南有娘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