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寨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河中游及三个寨子中间,故名。由上、中、下三寨组成。古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盛产党参、当归、花椒、核桃。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东南公路。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河中游及三个寨子中间,故名。由上、中、下三寨组成。古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盛产党参、当归、花椒、核桃。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东南公路。
即女菁平。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宋史·张珏传》:珏曰:“芜菁平、母德、彰城,汪帅劲兵所聚也,吾出不意而攻之,马鬃必顾其后, 不暇城矣。”
1942年析五原县置,属绥远省。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1946年改为晏江县。1942年4月由五原县西部析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刘长镇,同年11月迁治塔尔湖镇。1944年升县,隶绥远省。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一碗泉。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一碗泉驿“遍地顽石,店一,泉水甘”。
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十七道沟。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十七道沟金矿在长白(县)十七道沟迤东之东西砬缝。沙金最旺。”又有东西砬了银矿。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东部北青之大川。源出赴战岭山脉,东南流入日本海。《金史·高丽传》:“石适欢立幕府于三潺水。其尝阴与高丽往来为乱阶者,即正其罪,余无所问。康宗以为能。”
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南三十四里石泉村。《清一统志·河南府二》:石泉镇“泉出石穴,清澈甘美,故名”。古建清凉寺于此。(1)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西南部,通肯河上游。面积262.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
唐乾符二年 (875) 置,属戎州。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唐乾符二年(875年)置,即今四川省南溪县。北宋乾德中移南溪县治此。
亦作元扈山。在今陕西洛南县西洛水之南,与阳虚山相对。《山海经·中山经》:“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寰宇记》卷141洛南县:“《黄帝录》云,帝在玄扈山……有凤衔图以至帝前……其
即今山西沁水县之杏河。《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杏谷水在县城东,源出县西三十五里陕沟村,流至此,合于梅谷水。梅谷水源出县西北三十五里梅谷村,流至城东,与杏谷水合,流经县东郑庄村, 入于沁河。”
亦名鱼津、鱼凫津。在今四川南溪县西。《寰宇记》 卷79南溪县: 鱼津,“按 《郡国志》 云:南溪县西三十里,有津。津南有鸳鸯圻也”。《方舆纪要》 卷70南溪县: 鱼符津 “在县西三十里。亦曰鱼凫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