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利渠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3泾阳县:丰利渠“宋熙宁七年殿中丞侯可议自仲山旁凿石渠,引泾水东南与小师泉会,下流合白渠,不果。大观四年渠成,疏泾水入渠,民赖其利,因赐名曰丰利”。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3泾阳县:丰利渠“宋熙宁七年殿中丞侯可议自仲山旁凿石渠,引泾水东南与小师泉会,下流合白渠,不果。大观四年渠成,疏泾水入渠,民赖其利,因赐名曰丰利”。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水经·漻水注》:“漻水北出大义山。”《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义山“在州东北。几环百里,民居其间,贫富自相取足,有义风。故名”。《方舆纪要》卷77随州:大义山“在州北百五十里。周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阳山县置,属洪源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乾元元年(758) 属黎州。后迁治今汉源县。北宋庆历六年(1046) 废入汉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阳山县置,治今四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苏集村。平绥铁路(今京包铁路)经此。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洋州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十五年 (756) 移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乾元元年 (758) 复为洋州。北魏晋明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明洪武初改置石阡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石阡县汤山镇。属思州安抚司。明改石阡长官司。
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基诺洛克。清雍正十年(1732)于此置攸乐土目。
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隋书·地理志》:玄武县有郪江。《元和志》 卷33飞乌县: “郪江水,经县北,去县四十里。” 《清一统志·潼川府一》: 郪江 “在中江县南九十里。源出铜山县东南,径三台县南,至蓬溪
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源一带。《辽史·太祖纪》:天赞三年(924)亲征阻卜部等,九月次古回鹘城,“庚子,拜日于蹛林。丙午,遣骑攻阻卜”。
即浊泽。在今河南长葛县西。一说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史记· 赵世家》: 成侯六年(前369),“伐魏,败湪(涿) 泽,围魏惠王”,即此。即“浊泽(1)”。
即黚水。今贵州湄潭县西湄江。《水经·延江水注》: “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 《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