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汾县

临汾县

①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五十里晋城村。三国魏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废,太和十一年 (487) 复置。北齐废。

②东魏置,为汾西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隋开皇三年 (583) 改汾西县。

③隋开皇三年 (583) 改平河县置,为晋州治。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大业初为临汾郡治。移治今临汾市南一里。隋末为平阳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晋州治。三年 (620) 移治今临汾市。贞观十二年 (638) 移治今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 (1116)为平阳府治。元初为平阳路治。大德九年 (1305)改为晋宁路治。明为平阳府治。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83年撤销,并入临汾市。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因县临汾水,故名。属河东郡。三国魏属平阳郡,晋不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泰平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临汾县,仍属平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正平县。(2)北齐置,治今山西省汾西县。为汾西郡治。北周不改。隋开皇十八年改名为汾西县。(2)古旧县名。隋开皇三年改平河县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隋开皇中为晋州治,大业中为临汾郡治。唐、五代为晋州治,宋为平阳府治,元为晋宁路治,明、清为平阳府治。1971年城区设市。1973年迁治刘村。1983年撤销,并入临汾市。


猜你喜欢

  • 武昌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元和元年 (806)升鄂岳观察使置,治所在鄂州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较长期领有鄂、岳、蕲、黄、安、申、光等州,约当今湖北广水、应城、汉川以东,河南淮河以南,固始、商城及湖

  • 八里垛镇

    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六十里八里垛。清顺治《颍上县志》卷2:八里垛“商贾舟楫,贸易聚集,亦淮、颍襟带之处”。

  • 崿岅

    即鄂岭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529),魏分兵镇荥阳、虎牢,使 “侍中尔朱世承镇崿岅”。

  • 淯溪

    亦作淯水、淯江。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宋史·蛮夷传四》 有所谓 “淯水夷”。《方舆纪要》 卷70长宁县: 淯溪 “在县东。《志》 云: 县治东有东溪,发源县东白崖山; 县治西有西溪,发源县南二十

  • 奄遏下水海

    又作昂阿下水、下水。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辽史· 天祚皇帝纪》: 保大四年(1124) 七月,“率诸军出夹山,下渔阳岭,取天德、东胜、宁远、云内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人,战于奄遏下水,复溃”。《三

  • 有穷

    夏代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左传》:襄公四年(前569),魏绛曰:“有穷后羿。”《水经·河水注》:大河故渎“西流径平原鬲县故城西,《地理志》曰鬲津也。王莽名之曰河平亭,故有穷后羿国也”。鬲县故城在

  • 班勒纥城

    亦作班城、班里城、巴里黑、把力黑、板勒纥、必里罕。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元史·太祖纪》: 十六年 (1222),“秋,帝攻班勒纥等城”。后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 捺禄山

    当在今辽宁朝阳市境。《资治通鉴》: 唐开元十八年 (730),契丹 “可突干寇平卢,先锋使张掖乌承玼破之于捺禄山”。胡三省注: “开元初,置平卢军于营州。”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 兴唐寺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唐大宁坊东南隅。宋敏求《长安志》卷8:“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武太后立为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兴唐寺,明皇御容在焉。”《资治通鉴》:唐大历元年(766),“命宰

  • 胡刀县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释燕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寰宇记》 卷121播州芙蓉县: 废胡刀县 “因胡刀水在县南”,故名。开元二十六年 (738)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