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阳镇

丹阳镇

①北宋置,属当涂县。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为汉丹阳县治故址。现一镇分属二省,南镇属安徽当涂县,北镇属江苏江宁县。

②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明史·地理志》 怀远县:“万历十九年移治丹阳镇。”即此。


(1)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鸡笼山南麓,丹阳河源地,西、南邻安徽省。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小丹阳镇,人口8000。秦设丹阳县于此。汉因丹阳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州市,故称小丹杨。隋代改称小丹阳。1949年置小丹阳镇。1956年改置小丹阳乡。1957年山岗、兴隆二乡省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丹阳乡,1987年改置丹阳镇。产稻、小麦、油菜籽、薯类,盛产松、杉、茶、果。有铁、钾长石等矿产。有农机、粮油加工、采矿、纺织等厂。宁小、常当公路经此。(2)在安徽省当涂县东北部。面积58.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小丹阳,人口 1600。因秦为丹阳县治所,故名。1949年为丹阳镇,1958年成立丹阳公社,1983年复置丹阳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甘薯。有林场、茶园、果园等。水产养殖业兴盛。有轧钢、农机、水泥预制件、人造革、食品加工、酿酒等厂。镇区沿丹阳新河和公路分布。为县境古镇。镇中以一巷之隔分属皖、苏两省。当溧、当江公路交会于此。丹阳新河航运通姑溪河。(3)在福建省连江县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丹阳,人口 5020。古枫树成林,秋季火红一片,故名。1958年设丹阳公社,1984年置镇。盛产茶叶、香菇。有制茶、石板材、农机、发电等厂。104国道经此。古迹有朱熹讲学堂、唐宝林寺。


猜你喜欢

  • 胥口

    ①又名建德江口。即今浙江建德市东胥溪南流入富春江之口。《梁书· 侯景传》: 大宝二年(551),侯景将刘神茂等据东阳,又遣其党元頵“下据建德江口”。又 《方舆纪要》 卷90严州建德县 “胥口溪” 条:

  • 阎仓城

    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寰宇记》 卷10西华县: “阎仓城在县东北三十里。” 魏筑城置仓于此,因名。

  • 堙阳县

    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析颍阳县置,属洛州。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南白沙乡下磨。东魏天平初为中川郡治。北周徙治废颍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西颍阳镇)。隋开皇六年 (586) 改为武林县。古县名。北魏太和

  • 范店

    即今河南新县南十四里泗水乡驻地范店。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 11: 同治三年 (1864) 八月,捻军 “由新店、长潭、虎湾,……分踞东南之范店”。

  • 永济渠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 邛部宣抚司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改邛部长官司置,属宁远府。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五十二年(1713)复改为长官司。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邛部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五十二年复改为长

  • 傍佳施栏

    古国名。在今菲律宾吕宋岛西部蜂牙丝兰。明张燮 《东西洋考》 卷9 “东洋针路” 条: 玳瑁港 “东是傍佳施栏”。《明史·外国列传》 作冯嘉施兰。

  • 光水

    亦作洸水。即湟水、洭水。今广东西北之连江,为北江支流。《元丰九域志》卷9:浛光县有光水。《舆地纪胜》卷95英德府:光水“在浛光县。西通湟水,下流至县前,东南流至光口合真水而南。《后汉(书)地理志》:桂

  • 三洲驿

    即今福建长汀县南三洲乡。《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长汀县“临汀驿”条下:“又三洲驿,在府西九十里(按,西当为南),本三洲铺,成化十八年建三洲公馆,后改为驿。”《清一统志·汀州府二》“馆前驿”条下:“又三

  • 大桥头

    即十三都镇。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