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坵
一作乌丘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乌丘屿。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分大丘、小丘两屿。两屿东西并列,相距约二里,大丘在西,小丘在东。因形状象乌龟,故名。大、小乌丘亦名大龟、小龟。岛上丘陵起伏,多岩少土,居民以捕鱼为生。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又见清《海上闻见录》。
又作乌丘山。即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湄洲岛东乌丘屿。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分大丘、小丘两屿,因形状像乌龟,故名。明郑和下西洋经此,见清《海国闻见录》。
一作乌丘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乌丘屿。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分大丘、小丘两屿。两屿东西并列,相距约二里,大丘在西,小丘在东。因形状象乌龟,故名。大、小乌丘亦名大龟、小龟。岛上丘陵起伏,多岩少土,居民以捕鱼为生。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又见清《海上闻见录》。
又作乌丘山。即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湄洲岛东乌丘屿。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分大丘、小丘两屿,因形状像乌龟,故名。明郑和下西洋经此,见清《海国闻见录》。
又名伞山。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寰宇记》 卷90升州上元县 “摄山” 条引 《舆地志》 云: “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所居宅,村侧有摄山,山多草药可以摄生,故以名之。” 《南齐书·明僧绍传》: “庆符
一作社管镇。金置,属卢氏县。在今河南卢氏县北四十二里杜关镇。明置巡检司于此。
又曰算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九里。《元和志》 卷25润州丹徒县: 蒜山 “山多泽蒜,因以为名”。《舆地纪胜》 卷7镇江府: 蒜山,“或以为周瑜与诸葛亮议拒曹操,以其多算,故号算山”。《资治通鉴》: 东晋
即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石河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木兰县于此。
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故市镇故县村。西汉属京兆尹。北魏初移治今市东北巴邑,改名下封县。隋大业二年(606)复为下邽县,属冯翊郡。十一年(615)移治今下市北吉镇。唐属华州。元废。古县名。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之南公营子(俗称喀喇城)。《辽史·地理志》 潭州龙山县:“本汉交黎县地, 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未至(归)州数里,曰叱滩,其崄又过东奔。土人云,黄魔神所为也。连接城下大滩曰人鲊瓮,很石横卧,据江十七八。”《舆地纪胜》卷74归州:人鲊瓮“
①唐吐番置,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寰宇记》卷80恭州,“北至吐蕃白山镇七十五里”。②即今广西马山县。《方舆纪要》卷111思恩府:白山镇在“府北六十里。正德中,土目王受与田州土目卢苏合谋煽乱。嘉靖初,督臣
在今浙江平阳县南。《方舆纪要》 卷94平阳县: 荪湖 “县南六十里有荪湖山,诸山溪之水汇于山下”。
在今江西井冈山北,距茨坪三十四里。是江西宁冈和湖南炎陵县向井冈山的要隘,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形势最为险要。1928年8月 30 日,湘、赣二省敌人以四个团兵力会攻井冈山,守山红军在黄洋界以不足一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