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槎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高陂镇。《明史·地理志》 大埔县:“西南有乌槎巡检司,后迁高陂。”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高陂镇。《明史·地理志》 大埔县:“西南有乌槎巡检司,后迁高陂。”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西济州。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北十三里。四年 (621) 废。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济源县置,治今河南省济源市北,属西济州。四年废入济源县。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乾州东南四十里沱之东。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两面高山相峙,中间一线羊肠,密箐荫翳,乾苗往泸溪必由之路”。
①即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十八里大青河南。②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昭君坟乡。清光绪《五原厅志》 卷上: 东南乡村中有昭君坟。
1913年改焉耆府置,为焉耆道治。治所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1930年为焉耆行政区治。后直属新疆省。1954年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焉耆府裁府改县,治
①1913年改铜仁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江口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②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35年2月废。(1)旧县名。又称江阳县。川陕苏区设。19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西郢州置,治所在比阳县 (今河南泌阳县)。北周改为真昌郡。②唐天授二年 (691) 置,治所在鸿门县 (今陕西临潼县东零口镇)。辖境相当今陕西临潼、高陵、渭南等县市地。大
春秋之要塞。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吴伐楚,楚司马戌建议“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南北朝时为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一说为黄岘关。古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界
古地区名。《史记·田儋列传》 载:秦亡,项羽分齐国故地为三国,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淄博市东北旧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泰安市东南),称为三齐。
即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北五十里正西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永年县图:西北有正西村。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中。其西有西连岛。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11引《崔志》:东连岛“即鹰游山东岛”。今二岛相连,称为东西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