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县
西晋太康六年(285)置,属淮南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北四十里乌江镇。东晋属历阳郡。南朝宋为临江郡治。梁为江都郡治。陈复为临江郡治。北魏属临滁郡。隋属历阳郡。唐属和州。明洪武省入和州。
古县名。西晋太康六年(285年)置,治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镇。属淮南郡。永兴元年(304年)改属历阳郡。南朝宋、齐属临江郡。梁为江都郡治。北齐为齐江郡治。南朝陈又为临江郡治。北周为乌江郡治。隋属历阳郡。唐、北宋属和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为镇,七年复置县。明洪武初省入和州。
西晋太康六年(285)置,属淮南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北四十里乌江镇。东晋属历阳郡。南朝宋为临江郡治。梁为江都郡治。陈复为临江郡治。北魏属临滁郡。隋属历阳郡。唐属和州。明洪武省入和州。
古县名。西晋太康六年(285年)置,治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镇。属淮南郡。永兴元年(304年)改属历阳郡。南朝宋、齐属临江郡。梁为江都郡治。北齐为齐江郡治。南朝陈又为临江郡治。北周为乌江郡治。隋属历阳郡。唐、北宋属和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为镇,七年复置县。明洪武初省入和州。
①唐置,属都金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一带。后废。②1933年8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元坝场(今四川广元市东南元坝镇)。1935年4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广元县析置,以境内嘉陵江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驮龙溪“源出州北龙岭,南经狮山,绕流而南,合于明江”。
春秋时鲁邑。有二: (1)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亦称西郓。《春秋》: 成公四年 (前 587),“冬,城郓”。《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杜注
亦名汉伯堡。明嘉靖六年(1527)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南马莲渠乡汉伯堡(汉北堡)。清同治间, 为回民义军据点之一。
即孝水。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清一统志·河南府一》:孝水“俗谓之王祥河。盖因近祥墓而名”。
亦作崩江墟。即今广东化州市南鉴江西岸滨江。明万历 《高州府志》 卷1: 化州有崩江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化州: 滨江在 “州南二十四里”。
即今浙江温岭市西北二十里楼旗尖。明嘉靖 《太平县志》 卷1: 楼旗山,“山极雄峙,海舶率视为向导,故称楼上旗”。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方舆纪要》 卷73叠溪所: 南桥关在 “所南五里”。
又名遗遗之门、扦关。战国赵地。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十六年 (前250),苏厉为齐遗赵王书云,“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即此。即“遗遗之门”。
在今西藏日土县北。《清一统志·西藏》:冈里木孙山“在鲁多克城西北三百八十里,山甚高险, 自遮达布里山绵亘而北,至此为阿里之北界”。“冈里”藏语意为雪山,“木孙”突厥语意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