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平镇

乐平镇

即今四川平武县。《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元)又徙州治武都镇。明洪武中又徙州治乐平镇。即今治也。”


(1)在山西省昔阳县北部、太行山中段西麓。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96.9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县城上城街,人口2.7万。古称沾城,自北齐起历为县治。1949年属一区,1953设城关乡,1958年改大寨公社,1984年改城关镇。2001年安坪乡、巴州乡并入,更名乐平镇。取旧郡县名。产玉米、谷子、小麦、豆类。有煤矿和陶瓷、铸造、农机、面粉加工等厂。阳涉铁路、207国道经此。(2)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东部。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乐平,人口 4640。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原名郑金)倡议建圩,并以其父之名命名隆安圩,后取“安乐、太平”之意,改名乐平隆安圩,简称乐平。1950年属三水县三区。1957年分置乐平、三溪两乡。1958年与范湖合置跃进公社。1961年析置乐平、三江、范湖三个公社,1963年复合成乐平公社。1972年又分乐平、范湖两公社。1984年为乐平区,1987年设镇。2001年范湖镇并入。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台地平原区。产稻、蔬菜、甘蔗、花生、荸荠、水果、塘鱼。有陶瓷、建材、手套、电梯、棉纺、制砖、电木、织染、糖果食品等厂。有公路通广州等地。水路通航。有清代农民起义领袖陈金釭纪念馆。


猜你喜欢

  • 岭南

    亦谓岭外、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故名。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新五代史· 南汉世家》: “ (刘) 隐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数有功于岭南。” 唐张籍 《送郑尚书》 诗云: “海北

  • 赤东湖

    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6蕲州:赤东湖在“州北十里。蕲水流注于此。其湖有九十九,孔道所经也。中有永安堤。今掌于河泊所”。

  • 格山

    在今安徽泾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8泾县: 格山 “在县西北七里,高数十丈,周十余里。环抱县治,如郛郭然”。

  • 高平集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高平镇。民国 《重修滑县志》 卷6: “高平集,距城六十里。”

  • 冷丘县

    西晋置,属建宁郡。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南。南朝宋废。

  • 草堰场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六十二里草堰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初以刘庄场并入,设场知事。

  • 百家岩

    即天门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

  • 绕二墩镇

    即今江西德兴市东南三十里绕二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 德兴县东南有鸟儿墩。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德兴县东南有绕二墩。

  • 那木七图乌兰木伦河

    即今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在青海治多、曲麻莱二县境。《清一统志·西藏》:那木七图乌兰木伦河“源出锡津乌兰拖罗海山东北三百余里巴颜喀喇得尔奔山,东南流六百余里入木鲁乌苏”。

  • 云山城

    又名运山城、营山城、天生城。南宋末建,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清一统志·顺庆府二》 “相如故县”引《元一统志》:“宋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以相如县接近蓬州营山县界,旁有云山,近去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