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山
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九鼎山“高三里,周十里。宋时出银铅,今废”。
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宝泉山“又名九鼎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云南县志》:“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崆峒,盘折而升,上有九鼎寺,傍岩结构,飞槛悬梯。以山有九顶,又名九顶山。”
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九鼎山“高三里,周十里。宋时出银铅,今废”。
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宝泉山“又名九鼎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云南县志》:“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崆峒,盘折而升,上有九鼎寺,傍岩结构,飞槛悬梯。以山有九顶,又名九顶山。”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于废溱州及溱溪县置,属南平军,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坝。后废。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南齐复改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又改为贞阳县,属广州。十六年(596)废入曲江县。唐初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
在广东省西南部。指阳江以西地区。包括漠阳江、鉴江、九州江、南流江和钦江流域及雷州半岛。历史上为高州、雷州、钦州、廉州和两阳的总称。1950年2—9月,曾设南路专员公署,称南路专区,包括今广东省阳江、阳
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北二十五里。 《方舆纪要》卷36高密县:九穴泊“泊有九沟,因名”。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永登暗沙南4海里。为隐没水下的一群礁石组成。中国渔民向称红草线排、南奈罗角。1935年公布名称为来苏滩。1947年改名乐斯暗沙。
北周保定二年(562)置,为开光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安崖乡附近。后属抚宁郡。虽属雕阴郡。唐属银州。北宋废。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今陕西省佳县西北。为开光郡治。后属抚宁郡。隋开皇三年(5
明洪武十五年 (1382)改孟绢路置,属云南布政使司。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后废。见“孟绢路”。
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七宝山砦“七峰连起,如连环然”。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文教河。源出县西北,东流曰墨白溪。东南经文教市,折向西南,合白芒溪, 至清澜港口入海。洪宪元年(1916)《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文昌县东北有平昌溪。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东南,为格尔木河东源舒尔干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 舒哈河 “自旗西无名海子流出,西北入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