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丰镇厅二道河巡司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1912年改兴和县。
即勐统。在今云南昌宁县南六十八里勐统乡。《明史·云南土司二》: 正统七年 (1442) 征麓川之役,从东路者 “招降孟通诸寨”。
即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即“介山”。
北宋置,属渝州。治所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旋废。《方舆纪要》 卷69江津县: 鼎山,“ 《志》云: 宋尝置鼎山县,今正史不载”。光绪 《江津县志》卷2: 鼎山故县 “宋置。旋废。在县南”。
即今四川城口县西北沿河乡(岔溪河场)。《明史·张令传》: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大败(张献忠义军)玛瑙山,走岔溪,千江河,令复与副将方国安大破之”。即此。
即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四十四里峪河镇。清乾隆 《卫辉府志》 卷8 《市集》: 辉县 “峪河” 有集。
在今四川广安县西。《清一统志·顺庆府》:拟岘亭“在广安州西二里。安张商英有诗”。
原名赤水桥。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据清光绪 《三续华州志》 载: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1660),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后
明洪武八年(1375)置,属西宁卫,为羁縻卫。治所在帖儿谷(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西南朵斯乡一带)。旋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嘉靖初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以撒里畏兀儿地置,约在今
①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升平县为镇, 属宜君县。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②即今黑龙江省安达市南升平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肇州县:“县属升平镇,距老城基七十里。铁路线安达驿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