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崴子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百八十里大苇沙河东岸二道崴子村。道通通化。民国《辑安县志》卷1:古城子“在城西北二道崴子,设治时土址犹存”。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百八十里大苇沙河东岸二道崴子村。道通通化。民国《辑安县志》卷1:古城子“在城西北二道崴子,设治时土址犹存”。
即白雾团。在今湖南溆浦县北六十里。
即今山西长治市南北董村。《清一统志·潞安府》:北董堡“在长治县东南十里。土城周四里,高一丈八尺。明嘉靖中筑”。
春秋秦地。在今陕西白水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625),晋等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汪当与彭衙相近。一说汪在澄城县境。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一说在今澄城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
唐置,在今河北雄县南易水上。五代晋入辽,后周显德六年(959)收复,于此设雄州。《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显德六年(959)伐辽,夏四月,“今上先至瓦桥关, 伪守将姚内斌以城降。……五月乙巳朔, 帝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置,属陕西四川行省。治所在安西路 (后改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市)。领安西、延安、开成、凤翔、兴元等五路,相当今陕西及宁夏、内蒙部分地。二十二年 (1285)废。
1913年改道坞县置,属四川边东道。治所即今四川道孚县。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在四川省西部。属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7123.3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2镇、20乡
一曰太微城。又称南城。在东都西北隅、宫城之南,即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载: “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 亦即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所说的 “
东汉改鄗县置,属常山国。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元和志》 卷17: “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因改曰高邑。”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今高邑县,属赵郡。隋初属栾州。大业初
又作上都河。即今滦河上游闪电河。因其流经元上都故城 (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昭乃门苏木) 之南而得名,明代译音讹为商都。明 《蓟镇边防》 谓蒙古人以河水清绿急流,呼为商都,实是误解。又谓古北哨夜以滦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都昌县:圣驾墩“在县治西三里。明太祖征陈友谅,驻跸于此,军士筑土为墩, 一夕而成,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