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安军

云安军

北宋开宝六年(973)置,治所在云安县(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南宋末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夔州路。二十年(1283)升为云阳州。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置。治云安县(今重庆云阳县东北云阳镇)。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云阳县地。南宋末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置,二十年升为云阳州。


猜你喜欢

  • 二江

    古代郫、捡二江的总称。战国秦李冰任蜀守时,兴修岷江水利工程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分江水为二支:北支为郫江,又名北江;南支为捡江,又名流江、南江。分流经过成都城北面和南面,然后合而南流。今成都市北

  • 西阳门

    北魏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面正西一门。《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前赵刘曜围攻洛阳,后赵石勒与之“大战于西阳门”,曜军败被擒。即“广阳门(1)”。

  • 官地屯

    即今吉林敦化市北官地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敦化县 《屯镇》: 东北 “九十五里官地屯”。

  • 昂古里泊

    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之安固里淖尔。《清一统志·牧厂》: “集宁海子在 (正黄等四旗)牧厂东六十里。土人名昂古里淖尔,哈柳台河、喀喇乌苏数水注其中。元置集宁路于此。旧有集宁城在其西。”

  • 堋口堰

    亦名湔堰。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之关口场处。清光绪 《彭县志》 卷3: “县境水利以湔堰为最大。旧于堋口之皂角崖下分为两河。东河河口计十四丈,经里余,分为四: 曰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濛阳河。西河

  • 景福院

    南宋绍兴间建,在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景福镇。

  • 均村镇

    亦作均镇。即今江西兴国县西五十里均村乡。清设均村汛于此。

  • 郑镇

    即郑家口。今河北故城县治。清置郑家口巡司。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

  • 花甲寺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八里。村中有清泉寺。相传元末华云隐居于此,故名华家寺。后讹为华甲寺。此地发现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 上津镇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上津镇。1947年当地解放后设上关县于此。在湖北省郧西县北部。面积35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上津,人口2870。为金钱河上游主要渡口,故名。为鄂陕边境古镇,南朝梁为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