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台县

五台县

隋大业二年(606)改驴夷县置,属代州。治所即今山西五台县。《元和志》卷14称,“因山为名也”。后属雁门郡。唐属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为五台县,属太原府。八年(1375)改属代州。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北部西麓,邻接河北省。属忻州市。面积 2865 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6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台城镇。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三国魏属新兴郡。晋废。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驴夷县,属新兴郡;永安中改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为五台县,因境内五台山得名(《元和郡县志》),仍属雁门郡。唐、五代、北宋属代州。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为台州。元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五台县,初属太原府,后属代州。清因之。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地处五台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云表,山顶平广,形似土台,故名。其中北台高3058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滹沱河、清水河、滹阳河、滤㴲河、泗阳河、小银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莜麦、豆类、薯类为主。盛产台蘑、台参。矿产有煤、铁、铜、铅、金、镍、钴、锌、钼、磷、铝土、云母、石英、硼、白云石、重晶石、花岗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陶瓷、工艺美术等。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阳繁、忻长公路和五台—恒山—大同云冈的旅游线经此。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龙泉寺、碧山寺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等。


猜你喜欢

  • 长乐府

    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改福州置,治所在长乐县(后改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后汉乾祐元年(948)复为福州。五代闽改福州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

  • 臧家屯

    即今河北大城县南十五里臧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6大城县图: 南有臧家屯。

  • 不夜

    ①春秋时莱国筑,在今山东荣成市北埠柳镇西北不夜村。《汉书·地理志》 东海郡不夜县,颜师古注引《齐地记》曰:“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西汉置不夜县。②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

  • 金源

    金国之别称。《金史· 地理志》 上京路:“金之旧土也。国言 ‘金’ 曰 ‘按出虎’,以按出虎水发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 阿鲁图 《进金史表》: “维此金源,起于海裔。”指女真族世居之

  • 鼓楼

    在今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在元鼓楼旧址重建。通高46.7米,下为高约4米的城台,台前后各有三座券门,左右各一座。楼为二层,面阔五间,重檐重楼黄瓦歇山顶,是明、清两代向

  • 上贤村

    即今山西文水县西南上贤。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太原,张灏自辽州援太原,与折可求至文水县上贤村、马村下寨。即此。即今山西省文水县西南上贤。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太原,张灏自辽州援太

  • 南阴平郡

    西晋永嘉后以阴平流寓置,属梁州。治所阴平县,寄治苌阳县 (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南朝宋属益州。北周改为南阴平县。

  • 永安长官司

    ①明弘治九年(1496)置,属庆远府。治所即今广西宜州市东北四十里后甫。后改为永顺副长官司。②清置,治所在今贵州雷山县东南永乐镇。后废。明弘治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后甫。后改为永顺副长官司。

  • 皮水隘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宝庆府》:皮水隘“在城步县南一百二十里”。

  • 白居寺

    为藏语音译。汉译为“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吉祥轮大乐寺”。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北侧。15世纪初叶创建。原属喇嘛教萨迦派(黄教), 后布敦、格鲁(黄教)等派势力先后进入,遂成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