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回县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属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一百里。《元和志》卷18五回县:“在五回山东麓,因名之。”次年,迁治五公城(今易县西五十里)。唐末废。
古县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置,治今河北省易县西。因在五回山东麓,故名。属易州。次年,刺史田琬以其险隘,东徙于五公城(在今易县西)。唐末省。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属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一百里。《元和志》卷18五回县:“在五回山东麓,因名之。”次年,迁治五公城(今易县西五十里)。唐末废。
古县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置,治今河北省易县西。因在五回山东麓,故名。属易州。次年,刺史田琬以其险隘,东徙于五公城(在今易县西)。唐末省。
即八哈塔。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八吉打”。即此。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②即大莹城。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方舆纪
在今山东滕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2滕县:北石桥泉“旁有三里桥、大乌等泉,俱注于北沙河”。
元驿站。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吉答 (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 正西第九站。
①亦作龙沮城。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元和志》卷11朐山县:“龙且故城在县南六十里。”②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广武城”条下:“县北二十里有龙且城。其地高耸,形势屹然。”
亦名石马滩镇。在今四川犍为县西北四十里石马村。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石马关“有石马蹲踞”,因名。明置巡司于此。清废。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淮原驿在县西南三十里,为往来濠、庐之通道。”
又称山东运河。京杭运河山东境内段的别称。北起冀、鲁边境的临清,南至苏、鲁边境的台儿庄。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又称鲁北运河,南段又称鲁南运河。修凿于13世纪(元代)。19世纪中叶后,逐渐淤塞。建国后
南朝宋改西充国县置,属北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一说在今阆中市西南。梁改为西充国县。西魏又改为晋城县。古县名。南朝宋以西充国县改名,治今四川省南部县西北。属北巴西郡。
在今福建莆田市北。《方舆纪要》 卷96兴化府莆田县: 莆阳驿 “在府治北。元置,明朝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