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津
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至彭山县之间岷江上所设五个渡口。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曰皂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沙头津,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改曰东州头;五曰江南津。入犍为有汉安桥、玉津、东沮津,津亦七。”
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至彭山县之间岷江上所设五个渡口。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曰皂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沙头津,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改曰东州头;五曰江南津。入犍为有汉安桥、玉津、东沮津,津亦七。”
即塔波。西藏古地名。在今加查、朗县等县境。
即古佛山。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南,接黔阳县界。《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义陵县: “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
即今江西万年县西南崎壁峰。《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万年县: 犁壁山 “在县 (今青云镇) 南。四围突起,盘旋如壁,一名挂榜山。正德中,参政吴廷举平姚源贼驻师于此”。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五十里。1931年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和襄北特委机关驻此。
亦称西渭桥。西汉筑,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汉书· 武帝纪》: 建元三年 (前138),“初作便门桥”。即是。《三辅决录》: “长安城西门曰便门,门北与桥对,因号便门。唐时,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斗山镇。为新宁铁路的起点站。
即今四川万源、宣汉境之后河,为渠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宕渠县:“不曹水出东北徐谷,南入灊。”
即麻喏巴歇国。公元1293—1451年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王国。《元史·史弼传》 作麻喏八歇。《瀛涯胜览》 作满者伯夷。
①战国周邑,后为韩邑。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史记·周本纪》: 苏代语东周君曰,“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水经·伊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七年 (前353),
明洪武三年 (1370) 改湖耳洞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寻属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 (1403) 复置,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湖耳洞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