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谿聚
在今甘肃渭源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年(34)冬十月,“先零羌寇金城、陇西,来歙率诸将击羌于五谿,大破之”。
在今甘肃渭源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年(34)冬十月,“先零羌寇金城、陇西,来歙率诸将击羌于五谿,大破之”。
①一作僧祗。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宋卡。据 《隋书·赤土传》: “其王居僧祇城。”②亦译僧耆、层期。或以为专指非洲东岸的黑种人。昔大食人名非洲东岸之地曰僧祇拔儿,今尚有一小部地存其旧名,即桑给巴尔岛。
即龙涸。在今四川松潘县。《魏书·穆亮传》:高祖时,“领护西戎校尉、仇池镇将,率骑三万,次于龙鹄,击走吐谷浑”。即此。即龙涸(《宋书·吐谷浑传》)。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资治通鉴》:南朝齐永明三年(485
清光绪五年 (1879) 改阳万土州置,属百色厅。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北百峰乡。1913年改为恩阳县。清光绪五年(1879年)以阳万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西。1913年废州改县。
①北魏置,治所在大兴郡(治今陕西定边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盐州。②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安康县(今陕西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紫阳县地。二年(619)改为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六十里。《元和志》卷33贵平县: 唱车山 “在县西南九里”。《寰宇记》卷85贵平县: 唱车庙 “以其山近盐井,闻推车唱歌之声为名。今盐井推辘轳皆唱为号令”。
北宋置,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 《元丰九域志》卷9:建阳县有“黄柏洋、武仙、大同山、瞿岭四银场”。
在今陕西子长县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 高柏山 “在安定县 (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北八十里,怀宁河出此。疑即 《汉志》 阳周县南之桥山也”。
亦名山陂。即今湖北武昌县南六十里山坡乡。清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武昌府》:山坡巡检司“在江夏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系马驿,本朝乾隆二十七年改设巡司”。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清乾隆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之纳木那尼峰。《清一统志·西藏》:闷那克尼儿山“在达克喇城东北二百五十里。与狼千喀巴布山相连。山亦高大,临马品木达喇池西岸”。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八十里狼牙山上,四面险绝,惟一径攀援于上。《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大同守将昭帅兵由紫荆关趋保定,驻易州西水砦”。即此。